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深夜为啥要设更夫?

(2024-01-06 12:01:27)
分类: 茶余饭后

我国古代,更夫可以说是民间的十分必要职位。

古代的更夫绝非只是喊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那么简单,而是城镇不可或缺的一份工作。

1、更夫是城镇的闹钟

在古代,人们的时间观念完全来自于传统的“子午卯酉”,也就是太阳落在杆体上的投影,来断定当下的时间调整生活作息。

但是入夜,这个方法就很不好用了,百姓很难知道当下是何时辰,忘记时间会导致人的生物钟错乱,致使人们的生活浑浑噩噩。

于是,就让更夫“敲打”百姓。更夫会在晚上七点钟开始第一班勤,拿上锣就开始在自己的区域内敲打,晚七点这一班“钟”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人们回家,街上清人因为古时候没有路灯,晚七点钟已经开始天黑了。

而第二班是晚九点钟,在古代,这时候已经应该到了准备睡觉的阶段,古时候没有夜生活,晚上的时间是用来睡觉的,这次敲锣的力度次于晚七点钟,为了避免打扰百姓休息。这时候更夫还会提醒人们把门窗锁好。

而第三次打更第四次打更、第五次,也都是间隔两个小时。凌晨三点,更夫再敲锣就是提醒人们起床。

因此一晚上下来,更夫总共会打五次更,工作时间是从晚七点到凌晨三点。

这是相当辛苦的工作,更夫通常在白天才会休息一下,还会提醒家人按时叫醒,方便准备第二天的打更工作。

既然老百姓掌握不了时间,那更夫是如何掌握的呢?

按照古籍记载,更夫在入夜前一种点上特制的香,等几炷香烧完,他们也就掌握了晚上的时间。

长此以往人们晚上九点准时,早上三点起床。这样既保持精力,又能有个好的休息全国百姓的生物钟统一,会有更好的劳作效率。

2、更夫是民间的消防安全大使

现代人的印象中,古代更夫打更时,经常喊的一句话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其实,这是更夫在第二次打更,也就是九点的时候喊的话,此时更夫会边敲锣边提醒所有人熄烛。

因为古代没有灯,入夜了大家都会点起蜡烛而蜡烛是明火,古时候的房子又都是木质建筑有些王公贵族家的木料,可能会刷一些阻燃的漆料,寻常百姓就没这个条件了。

在民间,一场大火也不是烧一户那么简单,左邻右舍全都会受到牵连,就如同在干柴中点火,一个小火星就能让方圆几里的百姓倾家荡产,甚至死于非命。

所以更夫提醒至关重要,当更夫拿着铜锣在街上时,不会喊那八个字,还会特别用心提醒一些不按时熄烛的人家,注意用火安全,这样将火灾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而且如果发生火情,更夫往往会第一个发现,并用力敲锣叫大家起床逃生。

因此九点时更夫就算喊声再大,人们也不会有意见,毕竟这是关乎所有人生命安全事,他们感谢更夫还来不及呢!

3、夜晚的安全守护神

    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这样齐全的监控设施和道德约束力,小偷小摸是常有的事。小偷小摸还好说,如果遇到强盗,更夫该怎么办?

对于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别忘了更夫手里的锣,锣不仅可以救火也能救自己。夜里更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在街上发现可疑人员,他有权直接将其带进衙门甚至送进大牢。如果碰到强盗,他也可以敲锣自救,叫醒大家合力制服盗贼。

古代生活圈子很小,街坊四邻全互相熟悉,交情甚密,如果更夫遇害,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也就不会有人袖手旁观。

更何况平时更夫打更时还会和户混个脸熟,有时更夫会帮助穷寡孤独闭门关窗。如果更夫遇到危险,哪会有人置之不理。

由此可见,既能防盗又能防火得更夫,说他是夜晚的守护神实不为过,虽然更夫地位不是很高,但是责任重大因为有了他们,古代的百姓才能睡安稳觉。

试想如果没有更夫,夜里伸手不见五指时可能还会有人在街上游荡,这样会大大增加犯罪率并且很多人会晚上不睡,白天不醒,势必导致百姓产能下,当然也会影响全国的经济收益。

综上可见,古代设置更夫是十分必要的。

以小见大,从更夫的设置便可见古人的智慧十分了得。这边一赞古人的智慧,那边习惯夜生活的人可能会觉得,古人三点钟起床有些过于“残忍”。实际上,古代的作息是人人平等的,就算是皇上,四点之前也必须来洗漱更衣,五点就要上早朝了虽然古代没有准确的计时设备,但是生活规律要比现代人健康得多。

古人有规律健康的生活,也别忘了更夫的一份功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