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人笔下的秋风

(2023-09-19 12:48:49)
分类: 茶余饭后

    1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两千多年前,宋玉这一声叹息,开启了古人悲秋的传统,很多文人一生都挣脱不了这份哀愁。

初唐诗人陈子昂见到这秋风袅袅,也少不了哀怨忧愁,但写出了对生命的追求与思考。

陈子昂18岁弃武从文,23岁进士及第,34岁便因屡次谏诤得罪权贵,而身陷囹圄。

出狱后难凉热血,他两次随军征战边塞,并在第二次随军征战契丹中因屡次谏言,重蹈覆辙。

这次陈子昂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被贬为军曹,此后不被重用,38岁忧愤还乡。

更令人气愤的是,陈子昂在为父守丧期间,被权臣武三思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狱中,冤屈而死

陈子昂短暂的41载春秋,就像这首感遇诗,与其恍如流星的人生暗自契合,一语成谶。

他曾想如春天里的兰草、夏日里的杜若,绽放在各自最美的时节,枝叶葳蕤,馥郁芳香。

他不要生命灿烂,还要如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对生活抱以高洁美好的追求,独秀林中。

山河已秋,美好的芳华经不住秋风的摧残,渐渐凋零。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借助兰若摇落,道出自己美好理想的落空,满是悲凉。

壮志未酬两鬓雪, 无可奈何对秋风。最是秋风催人老,红他枫叶白人头。

2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一念秋风起,一念故人来。贾岛就曾在秋风习习时,思念阔别已有几度春秋的故友吴处士。

二人相识相知在长安,也离别在长安。当时雷雨交加,贾岛目送着吴处士在漫天风雨中乘着一叶扁舟,朝着福建远去。

至今贾岛还记得那日风雨凄别的场景,仿佛那场风雨如晦的寒意,从未消退殆尽。

如今又是离人心上秋,诗人的思念,就像秋风吹渭水,感时思念

秋意浓思念深秋风落叶让人悲。

细细品味,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喷薄而出,感人至深

3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唐•杜牧《登乐游原》

秋风苍凉味道,古人笔下不缺少,且充满浓浓的历史兴亡慨叹。

诗鬼李贺曾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慨叹中唐衰落

诗仙李白则在“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里感叹历史消亡,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而晚唐才子杜牧,也登乐游原,将满腹经略之才却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寄寓其中。

杜牧登临远望目光所及,感受到的是幻灭与空寂,苍茫天地间,沧海已桑田,人事早变迁,只有空悲叹。

细细想来,“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当时的大汉王朝何等辉煌,可此时五陵原上的树木无一不凋落在萧瑟秋风里。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大汉的风光已经远去,晚唐更是江河日下,在巨大的历史兴亡交替中,杜牧心怀壮志,无可奈何,像天边的孤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

4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何处秋风至?孤客最先闻。

漂泊他乡的叶昭翁,在个静谧的夜晚,感受秋意浓浓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缕江风一缕愁。

叶绍翁被秋风唤起羁旅愁思,想念家乡的美食,思念家乡的亲人。

他从梧叶寒声、江上秋风再到儿童促织、篱落灯明,在一悲凉一温暖的反差中,乡愁怦然而出。

秋风起、乡愁浓,远处篱笆灯火,尽借篱落看秋风。

5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朱淑真《黄花》

世间秋风萧瑟,有人一身孤绝。

南宋才女朱淑真宁愿枝头老去,也不学黄叶随风飘落。

对于遇人不淑的她来说,不和谐的婚姻,就像萧瑟秋风,带给她的是毁灭与沉沦。

可她偏要誓死反抗,斗争到底,决不忍气吞声,丧失自我。实属难能可贵。

宁可枝头抱香死,也不吹落北风中”的高洁追求,令人慨叹。

6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就连李白也曾为思念征夫的女子发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可世间情爱千般,最怕的就是有人如秋扇见捐,恩情中断。

就像清代才子纳兰笔下的女子,就未曾逃脱故人心变的悲剧,只能如画扇遗落在秋风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开门见山的深情慨叹,将人生的残酷即刻展现出来。

可更残酷的是,故人心先变,却推诿人心本就意变多情的女子只能悲愤地谴责,而薄情男子却连一个誓言都不曾许诺。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听古人的风吟,不知秋风能唤起的一缕情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