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做客也有规矩
(2023-08-19 13:03:09)分类: 民俗文化 |
中国是礼仪之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规矩也不能丢。尤其是上门做客,也有规矩。做到有礼节,懂规矩,守规矩,才能处好关系,受人尊重。
1
三种礼不能送
自己旧物
《常礼举要》中讲:“赠人物品,必谦必敬。”
做客送礼,选择礼物一定要慎重,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千万不能图方便省事,随意就将自己用过的旧物送给他人。这容易让人误解和反感。心思敏感的人,会觉得你瞧不起人,亲近不成反而结仇。关系亲近的人,会认为你不够重视,必定会渐渐疏远你。给人送礼,当以尊重为先,真心相待,情谊方能历久弥新。
贵重之礼
中国有句老话:“礼多人不怪。”上门做客带点礼物表示友好,能让彼此相处更轻松愉快。
但“礼多”指的是礼节的不可欠缺,而不是指礼物的贵重。
礼物,本身是心意,若过于贵重,可能引起误会,令对方担心你用意不纯;又令担心自己还不起这份情,使之增添了心理压力。
礼轻情意重,若把礼送到心坎上,才能让双方都深感喜悦。
忌讳之物
俗话说:“寿不送钟,喜不送伞,礼不送梨。”
中国人送礼,都讲究一个好彩头,切不可送忌讳之物。
此外,送礼送双不送单,以此祝福主人家好事成双成对,生活美满幸福。
2
三句话不能问
儿女工资
有些话,心里知道不该问,就千万不要说出口。比如对方儿女的工作工资,好奇心再重,也要避而不言。问人工资,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无论多少,会让人尴尬厌恶。
恪守界限,把握分寸,感情才能牢固,关系才能持久。
家事隐私
《弟子规》中讲:“人有私,切莫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言谈中,切忌追问对方的家事隐私。哪怕是手足亲人,问得多了,掺和深了,也会滋生不满和矛盾。
尊重对方的隐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干涉家事,彼此之间方能相安无事。
收入存款
常言道:“财不露白,富不露相。”
无论是谁,都不想告诉外人自己家里有多少收入存款。所以万不可询问他人的家底。
若是问了,别人心里会非常反感。
切记,关系再近,也要把握尺度。这样,才能相处舒服。
3
三种心绪不能带
负面情绪
子曰:“不迁怒 ,不贰过。”意思是,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他人。尤其是去做客,尽量不要抱怨、哭诉、生气。否则,便是把对方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
保持微笑,情绪稳定,乐观积极,才能受人欢迎,才是礼貌做客之道。
攀比之心
相交不论贫富,做人不要攀比。
与人交往,走亲访友,最忌讳的就是有攀比之心。
话里话外的攀比,会让愉快的氛围,变得尴尬诡异,甚至发生争吵。去做客,聊聊近况,谈谈感情,轻松交谈,愉悦交心;岂不乐哉?
冒昧之举
守规矩、有礼貌,就要懂尊重、讲分寸;而不是仗着关系好,做出冒昧举止。比如未经主人家允许,就带他人一起上门做客,或是私自乱动房间东西。再比如当着众人挖耳朵、抠脚丫、吐口水等。这些无修养的举止,会引起对方的鄙夷和疏远。
做客,是一种社交行为;谨言慎行,才是维系感情、拉近关系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