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科举制度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状元与一个女状元

(2022-10-26 13:07:25)
分类: 茶余饭后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便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从此,学而优则仕成为一种制度。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河北邢台清河人士孙伏伽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孙伏伽,孙伏伽在隋朝时就涉足官场,曾担任万年县(京师长安城内的两个县之一)法曹参军,负责审理刑狱和督捕奸盗,相当于现在的县政法委书记。

武德五年,天下初定,为了安抚人心和招纳贤才,唐高祖李渊下令举行开国第一场科举考试。孙伏伽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华,高中状元,成为古代科举史上的第一个状元。

孙伏伽虽然是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但他在史书上留下的印记并不多,新唐书关于他的记载不过寥寥百字而已。其中有两点最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孙伏伽为民请命,直谏李渊,使得唐朝征收赋税由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单位,使贫苦的农民得到实惠。其二是孙伏伽以死相逼,劝阻唐太宗李世民外出游猎。后人赞其,直言敢谏,有魏征之风。

可惜孙伏伽的直谏并不得唐太宗李世民喜欢,反而令其非常烦恼。因为李世民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喋喋不休的魏征了,再来一个类似风格的孙伏伽,真就没有清静日子可过了。所以李世民虽然采纳了孙伏伽的谏言,但没多久,就找了一个理由,将孙伏伽外放到陕州当刺史。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刘春霖,他于满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中状元。刘春霖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自幼聪慧过人,三十二岁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状元第二年,刘春霖被满清派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担任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和直隶法政学校提调等职。

民国建立后,刘春霖曾在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和曹锟的总统府任职,先后担任秘书厅厅长和直隶省教育厅厅长。他曾两次代表徐世昌大总统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名噪一时。

北洋政府倒台后,刘春霖辞职归隐,以诗书自娱。七七事变后,日伪人员多次拉拢刘春霖,希望他出任伪职。当时的刘春霖虽然穷困潦倒,贫困不堪,但他始终不为所动,坚守气节。哪怕日伪政府派兵抄了他的家,他也未屈膝折腰。

刘春霖虽然在官场上建树不大,但他在古文学、史学和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尤其是书画之道,刘春霖堪称一代宗师。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东王杨秀清颁布了一条法令:开甲取士,打破常规,增加“女科”。当时“女科”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傅善祥得知后,便勇敢地报名参加女科考试。

傅善祥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熟读经史,聪慧过人,这次科举考试对她而言,根本不是难事。只见她奋笔疾书,文思泉涌,一挥而就。考试结束后,考官对她的文章十分满意,对她的才华赞不绝口。杨秀清看了试卷,也被才华横溢的傅善祥折服,毫不犹豫地点她为女科状元。傅善祥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女状元。

天王洪秀全还破格提拔傅善祥为“恩赏丞相”,协助东王杨秀清。

太平天国定都后,傅善祥全心辅助杨秀清主持变革,赢得上下一致赞扬。当时曾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的说法。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极具局限性,貌美且才华出众的傅善祥不得不委身于杨秀清,最终被一直霸占。

后来,杨秀清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内讧中被斩杀,傅善祥也因此下落不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