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诞生的故事
(2022-10-01 13:27:09)分类: 敬仰之情 |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成立,筹备会下属的第六小组,专门负责新中国国旗的设计,组长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代表马叙伦担任,组员包括田汉、马寅初、郭沫若等人。1949年6月,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媒体上公开发布征稿启事,希望广大人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国旗的设计。
这份征稿启事一发出,就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应征者遍及海内外,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收到了将近三千多幅设计图稿。
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政协代表们对这些国旗设计图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
就在这时候,编号为复字第32号的图案引起了第六小组成员和评选专家们的注意,经过讨论和商议,第六小组决定将复字第32号图案送有关领导人审看。周恩来看后立即表示这个图案好,随即将设计图送到毛泽东主席那里,他看后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毛主席说:“这个图案好。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们革命人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国旗的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9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政协会议关于国旗的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
回过头来看看,复字第32号图案的设计者是谁呢?他就是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曾联松在报纸上看到国旗图案征集启事后,几乎把自己所有空余的时间都用来设计国旗图案。画好的图稿寄出去后一直没有消息,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设计的图稿竟然在开国大典前的最后几天被选中。
后来,当人们问及曾联松:你是怎么设计出这样端庄艳丽,象征新中国主权和尊严、昭示着民族精神的五星红旗的?
曾联松深情地道:“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想到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作为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一生都引以为傲。他曾写下“推敲图案三千幅,五星红旗入选来”的诗句,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
关于国旗的决议案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国旗设计图变成在广场上空飘扬的旗帜。
9月29日上午,北平一家国营公司的干部宋树信突然接到通知,要求他立即赶制一面长5米、高3.33米的五星红旗。这么大幅面的国旗只能组织手工缝制才能完成,而且上级领导对这面国旗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红色旗面必须用红绸,黄色五角星必须用黄缎,要做两面以供挑选。可是当国旗做到一半时又出问题了,千辛万苦找到的一卷黄缎只有不到二尺宽,无论怎样左比右量都无法整个裁剪出最大的五角星,总有一个角必须拼接。宋树信连忙向上级做了汇报,经过逐级请示,最后领导同意拼接方案,在大五星上接上一个尖。
新中国成立前夜,宋树信和工友们忙碌着、兴奋着、憧憬着,满怀豪情地将两面相同尺寸的大国旗精心赶制出来。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毛主席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五星红旗的见证下,国家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70多年来,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朝升暮降从未间断过。作为红旗下长大的我们更应该铭记: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