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关于物极必反

(2020-06-05 06:48:47)

——摘自奥修讲老子《道德经》,供大家观赏,分享自由。

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关于物极必反

第五章 过于兴旺的危险

译文:

  一张弓拉得太满,你会希望你早就及时停止了。一把刀磨到最锋利的时候,它的刀刃不会长久。金玉满堂的时候,你将无法保证它们的安全。以富贵和荣誉妄自尊大,就是自己播下毁灭的种子。在工作完成的时候退休下来,那是天的道。

《道德经》原文: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钝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道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逻辑总是走到极端--生命从来不这样。逻辑就是这样错过生命的。逻辑有一个得出结论的倾向--生命从来不下结论,生命没有结论。它继续、继续再继续而没有任何结论;它没有任何开始,也没有任何结束,它永远在中间,它永远在现在,它是一个存在进行的过程。一个逻辑的头脑就是这样渐渐变成死的;逻辑就是这样变成自己的毁灭的。不要下结论。要不带结论地生活。那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在中间,而中间就是平衡。

  生命是对立面之间的一个平衡,它从来不会结束。那个平衡一直继续下去,它是永恒的。一个有悟性的人从来不会得出任何结论,他无法得出结论。当生命本身就是非结论性的,一个有智慧的人怎么可能是结论性的呢?如果你向老子询问任何结论性的答案,他就会笑你。他会说你很傻。他是按照生命生活的,而如果你按照生命生活的话,那么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平衡。永远不要走到一端,永远不要执着一极;否则你就会失去平衡。

  我听说:

  有一次,一个伟大的国王必须做出一个违心的决定。他有两个部长犯罪了,而他非常喜爱这两个部长。即使他们犯罪了,他也想原谅他们,因为他太喜欢他们了,但是这不符合国家的法律,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先例。所以他们必须受到惩罚。而且那个国家的法律说,像这样的罪只能判处死刑。怎么办呢?

  这太难了,所以他找了一条出路。他说:「他们必须被判处死刑,但是我想给他们一个求生的机会。我要在两座山之间拉一条绳索。如果他们能活着走过它的话,我就原谅他们。」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走过任何绳索,更不用说在两座山之间、在一个大山谷上面了--到处都可能摔死。而且走绳索是一种很大的技巧,一个人必须学会它,它是一种伟大的训练。他们在一生中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变成走绳索的人。

  其中一个人睡不着觉。整个晚上他都在祈祷上帝帮助他。到了早晨,他茶也不能喝。他来到走绳索的现场,整个首都的人都聚集在那里。

  另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对走绳索一窍不通,无能为力,他几乎是死定了,所以为什么不好好睡一觉呢?于是他就睡了。到了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喝完茶。他不慌不忙地来到现场。另一个人在发抖,焦虑不安,但是他很平静很镇定,他清楚地知道死亡是必然的--当死亡已经确定的时候,何必再为它担心呢?就静静地死掉吧。

  他开始走上绳索,而奇迹中的奇迹--他竟然会走!

  没有人相信这一点!甚至那些专门走绳索的人也来看了……他们也无法相信这一点。即使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困难的……距离太远了、危险太大了。一步走错,太倾向左一点,或者太倾向右一点……你就完了;稍微有一点不平衡,死亡就在每一步中等着你,但是那个人在走,他走得那么悠闲,就像他早晨散步那么悠闲。他终于走到了另一座山。

  第一个人在发抖、冒汗。他从他站的地方向另一个人大喊:「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走的,好让我也能走!」

  另一个人大声回答:「很难,因为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走的。我只知道一件事情--我已经用这个方法走了一辈子了。我不是一个走绳索的人,但是现在我知道我是,我已经用这个方法过了一生了--平衡,永远不要走极端。或者说,如果我倾向左了,我马上就用倾向右来平衡它。除此以外,我没有做过别的事情。但是这对你不会有什么帮助,因为这不是一件你可以突然学会的事情。如果你用这种方法生活,那么你就会掌握它的诀窍。」

  记住「诀窍」这个词。我要强调它。宗教是一个诀窍,它不是一门科学。否则,它很容易就可以被教、很容易就可以被解释了。它可以被理论化,那就没有麻烦了。

  在科学中,即使最大的难题也能被解决……如果今天不行,还有明天,但是它肯定可以通过智力、通过智力的努力被解决。有一天,当它被解决了,那么不仅对于解决它的人来说,它是解决了,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它都是解决了。

  爱因斯坦解决了相对论的奥秘。现在不需要任何其它人去解决它了,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它都是解决了。你只要去理解它,如此而已。你不必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解决它。它已经解决了。科学是一种公共的现象,一个人解决了什么,那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都是解决了;一个人发明了什么,他就为所有的人发明了。它是一个大众的现象。

  在宗教里,可能出现过成千上万个老子,但是没有什么被解决了。你们必须自己一个又一个地去了解它。它不是科学。科学可以创造经典、理论,但是宗教不能创造经典和理论。它是一种亲身体验。你不可能把它降低为一个理论,它太微妙了、太细致了,你不可能这么做。理论是粗糙的、简陋的;而体验是非常微妙的。哪一个走绳索的人能把走绳索变成一个理论,而且只要依靠理解这个理论?……你可以完美地理解这个理论,你可以接受考试,你可以获得100分,但是你是否认为,就因为你已经理解了它的理论背景,你就可以走在那条绳索上了?不,这没有用。它不是一门科学。而我要告诉你,它甚至也不是艺术。因为艺术可以被模仿;诀窍永远不能被模仿。艺术是你在自己外面做的事情:你画一幅画,你作一首诗,你跳舞,你做看得见的、可以被模仿的事情。即使毕加索也能被模仿。

  但是宗教永远不能被模仿;它不是外在的东西,它是内在的东西。你可以模仿一个毕加索、一个米开朗基罗,但是你怎么可能模仿一个老子呢?你感觉到某些东西在那里,但它是难以捉摸的。你知道他了解某些东西,但是你无法指出它,你无法想出它。它是一个诀窍。

  那么什么是诀窍呢?当你在路上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尝试过又失败了,摔倒了又爬起来,误入歧途又重新回来--在生活中的成千上万次实验,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掌握了它的诀窍。一个诀窍是很多错误和失败的精华,是很多尝试和失败的精华。某种东西在你的里面成长,一旦你了解它了,你就可以忘掉它,你就永远拥有它了。你不需要记住它。如果你需要记住它的话, 那么它还不是一个诀窍,它还是头脑里面的东西。如果它是一个诀窍的话,它就会进入血液、进入骨头、进入骨髓、进入你的存在。然后你就可以忘掉它。

  一个老子不必记住他应该怎么走路、他应该怎么生活,这不是一种训练。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你可以忘掉它,你可以把它从头脑里面仍出去。你将跟随着它,你用不着去想它,你就会跟随着它。诀窍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它是一种亲身体验。而这正是最伟大的艺术或者最伟大的科学--生命的艺术或者生命的科学。

  你必须在生活中行走──观察你是怎么跌倒的;你必须监视自己--观察你是怎么迷途的。而头脑将坚持走向极端。每当你感到不平衡的时候,马上用移向对立面来平衡它。

  头脑要么是一个右派--它走向右边,然后再也不到左边来了;要么是一个左派--它走向左边,然后再也不到右边来了。我曾经碰到过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时候头脑变成了一个中间派--保持在中间,但是它对于中间的狂热和它对于左右的狂热一样。这个人也不在中间,因为一个在中间的人从来不狂热;只有极端主义者才是狂热的,他们执着于某一个位置,而中间不是一个位置,它是一个平衡的连续获得。

  试着理解一下。这是道所能给你的最有意义的感觉,中间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它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运动。所以你不能像在左边或者在右边的人那样在中间。你不能执着于中间。一个想在中间的人必然不断地靠向左边和右边;有时候你会看到他是一个左派,有时候你又会看到……现在,你看他变成了一个右派。他必须像一个走绳索的人那样走路。只有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断地平衡,连续地平衡,才是中间。

  中间是一个活的状态,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死的点,你可以一劳永逸地达到它--不。你必须一刻接着一刻地达到它,一次、一次又一次。观察一个走绳索的人--那是一种体验。

——领取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庄子》、《奥修自传》等1G多资料,2551398064,(99元,因时变动)

拍下省50

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关于物极必反

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关于物极必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