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算

(2022-09-14 10:47:15)
每天早晨,跑完步在清河桥上做拉伸运动时,总能看到左前方路边停着一辆箱式车,边上聚焦着不少买菜的。这是辆早起卖菜的车,菜很新鲜,卖菜收钱的老板很热情,会主动去掉顾客购菜的不新鲜的外层。如大葱会去掉不能吃叶子,也会剥去白菜和生菜欠新鲜的外层叶片。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口算。
他使用的是盘式的电子称,可能没有自动累加的功能,他便高声口算每个顾客购买的多种蔬菜。口算是一样样累加的,累加的过程同样高声报出。既便于自己记忆,也让面前的客人听着,算是一种公开透明吧。因为人多,有时他提醒顾客自己记忆的报出的总额,说自己可能忘记了。这是对顾客的信任,顾客对他也信任,没有一个对其所称重量和所算金额提出异议的。口算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大家都不计较,其实就是一个相互的信任。当然菜价的便宜,也让大家犯不上斤斤计较。一大包菜也就二三十元,能吃两三天,价钱仅相当于餐馆的一碗面。为了一碗面钱,大家犯不上斤斤计较。
关键还是大家手头宽裕了,大方也需要经济基础。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论买卖双方,都会细致的计算。对于所称的重量同样仔细查看,唯恐卖家作假。甚至不少的主妇,还自备小型牵引称再核实。当时都是口算,口算是每个人的基础技能,卖家算的快顾客同样不含糊。
口算其实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也可能是华人的最强项。从前即使文盲同样能够在集市上口算的呱呱叫。自己小时有个文盲的邻居叔叔,但他的口算即使识字的也比不过他。自己还有个小学同学,算数课程特别差,但小小年纪已经可以赶集卖父亲河沟里捉的鱼,口算的比大人都快。当时集市上的买卖都是口算,而且基本上都能快速的算出结果。因为人人都是口算能手,也无法坑蒙拐骗。口算有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与受教育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如今处处都是自动计算的,商场里都是扫描再机计算的,现金收钱的环节都节省了。工序简化了,效率提高了,但人动脑计算尤其口算已经用不上了。大脑长久不用,这种从老祖宗遗传下来的本能特质就退化了。如今再见到个口算就感觉很新奇,但从前可是人人必备的速算技能。
也见过国外的露天集市或摊贩,他们都是按堆的大小来收钱,或者直接按个数,价钱都是易计算的整数。黑人如此,白人也这样,阿拉伯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的算账能力可能更差。不需要称,更容易算。如果我们购买的堆数多了,他们就糊涂了。不知道犹太人的口算能力咋样,口算的能力或许是我们华人独有的。华人的经商能力特别强,口算或许就是一种基因特长,也是我超强生存能力的标识。如今华人已经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大凡有人的地方必有我们华人的存在。口算虽然已经不用了,但对应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节俭的生存能力同样的无与伦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