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愛是痛苦的泥沼

(2018-04-14 19:49:17)
标签:

杂谈


博客正文

如果愛是痛苦的泥沼

作者:事了扶伊去 浏览:52 回复:0

发表时间:2015-11-26 01:49

http://img3.laibafile.cn/p/mh/234826831.jpg

 

【愛與希望的小街  周成林 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5年10月 38元】

一直喜歡閱讀Melzhou的博客半場,幾年前曾寫過一段文字,抄錄之:注意到他,是從時光中的時光開始,然後慢慢追隨,時常關注。放縱文字,調侃世態,在盛世裸奔,“以出世的精神寫入世的文字”。Melzhou “目光敏銳,落筆辛辣”,細膩用情描繪市井百態家長里短社會變遷時世滄海。在他的筆下,慈祥的祖母嗜酒的父親,破壞的城市狗看的報紙,前塵影事日本雜記,山居日誌成都茶館,下流社會街邊生活,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光陰場景影音一覽無遺地展現。而塔可夫斯基時光中的時光奈保爾情事等諸多文筆優美用詞講究的譯作更顯性情才華學養識見。

周兄新書《愛與希望的小街》可謂半部個人非虛構傳記。作者如同黑白電影的導演,由上池北街十九號院子開拍,從幼時家庭到上學考工走向社會,將我們拉近逝去年代的時光中。慈祥平和的祖母,酗酒終老的父親,拚搏命苦的母親,至親愛人的家長里短愛恨交加,少爺劉氣功同情兄狐朋狗友間相互依賴彼此鄙夷,鮮活生動的白描勾勒所見所聞,將社會變化中底層市民無所適從而又力圖存活的場景忠實記錄。繁華街市背後,窮街陋巷不合時宜的人窮困潦倒飄零殘喘,“世態炎涼,人心險惡,我們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作者置身其中戲虐自嘲,又超脫事外冷眼旁觀,敘事沉靜冷靜,客觀直率的再現失意落魄人物的哀怨世事。

在《我們要愛母親》一文中,周兄寫道,“她的一生都在苦苦掙扎,缺安寧,缺快樂,缺尊嚴,直到現在炒股,才終於找到一絲安慰。但我從不覺得她所謂自己一生都在奮鬥拼搏有何意義,我只覺得那是為了掙扎而掙扎,這樣的奮鬥拼搏實在無謂,雖然我並不覺得自己的掙扎就比她好到哪裡,或許結局還不如她”。文字的質感與穿透力,坦誠直白刺人心痛。和諧盛世,衣著光鮮者的奮鬥拼搏,很多時候也是為了掙扎而掙扎,為了生活而生活。既然無力抗爭改變,就只能承受適應,否則便會被淘汰淪為失敗者或邊緣人。匆匆忙亂的腳步思考這樣的人生有何意義之類的話題有何意義?

此書一直保持讓人內心灰暗的色調,沒有明亮燦爛的光彩,似乎是生活對作者所處世界的光影折射。作者記憶中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與我們耳聞目睹高歌猛進的宏大敘事如同兩個世界。但是不能迴避,這樣的世界確實存在。生活中的伍大郎,少爺,劉氣功,同情兄,冷冰冰,這些曾經或現在與作者為伍的同類,都是無權無勢的弱者。在生活陷入困境和墜入絕境的失意人群中,只能分享負能量,看不到愛與希望。這讓無家可歸或有家難歸的作者時常驚醒,想要和他們劃清界限。作者也曾努力,但整新如舊的文憑,緣木求魚的相親,卻更讓經濟頻臨絕境。“危機依然存在,精神,肉體,物質,後者總是更兇猛,幾乎把你吞噬”。

絕望之中,作者真實面對自己的靈魂,刻薄無情的袒露心跡,“彷彿晚期病患,需要清點一生得失”,殘忍痛苦的直白讓人暗夜心驚,毛髮頓聳。一直以為周兄旅居大理,雲遊四方,瀟灑自在,頗為艷羨,不料真實境況如此,內心為之凜然。在《冷冰冰》一文中,作者寫道:“我不僅沒有改變命運,似乎又回到難以忍受的起點,哪怕人事全非。為了不變成另一個冷冰冰,我不得不學會鎮定自若,我不得不拋棄多愁善感。十年前,我沒有現在這麼自信;十年前,我也沒有現在這麼絕望。我從未體驗過這樣的荒誕與虛無,一點一點滲入血液的荒誕與虛無。為了活下去,為了保持平衡活下去,我必須鎮定自若,我必須告別Melodrama”。不管自信與絕望,還是荒誕與虛無,世事如此,The word is what it is!即便回歸所謂正常,“但我也知道,真的正常,我會更絕望”。活不容易,死更艱難。生命如同一段旅程,走過才算完整。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為愛與希望,好好活下去。

獨立作家,譯者,旅行者,是作者對自己的定位。本書自序中,周兄言:“文字或語言,是我唯一的技能”。或許肆意縱情文字世界是周兄維護尊嚴尋找自由的方式,“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離了理想,誰人都可以”,Beyond海闊天空這句歌詞蓋能道其心境。雖然這種技能,這種熱愛,在現實社會,如同自我放逐,墜入痛苦的泥沼,讓作者前途難卜,朝不保夕,但“我還是很高興做一回自己想做的人”。人生在世,難得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人和想做的事。如此,雖然艱難,倒也不必埋怨,畢竟,這是自己的選擇。

翻譯完奈保爾《世事如此》後,周兄感慨道:“一個有才華的作家之獨立,不能始終都是孤島,他需要真正的圈子,他需要喜好並樂於贊助文化藝術的新舊“貴族”,他需要有開放社會聲望崇高的報刊雜誌發表作品,他需要喝彩或喝倒彩,他需要創作自由而非落筆前就自我閹割,他需要真正努力和成果得到應有回報而不只是血汗工廠一般的低廉報酬加精神鼓勵。”這些中國夢幻式需要雖非癡人說夢,亦只鏡花水月,杳不可得。但周兄提到寫作翻譯過程曾幾次得到朋友金錢物質相助,《錢》中外省網友的關心和資助,以及簽約網絡媒體,還有母親給的“足夠我的這一季度房租”,悲情中讓人感到些許溫暖和溫情,或者,這就是所謂之愛與希望。

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曾讓挖煤的表弟獲得智利電影節影帝桂冠,接受採訪的韓三明說“影帝拿了也沒用,我以後還是要挖煤”。所以,書出版了,周兄寫作請開始繼續,因為“作家不必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一笑。

一直沒明白周兄網名Melzhou何指,讀完此書,算是知曉了答案。

耳邊響起張學友的歌,這句“如果愛是痛苦的泥沼”真是應景,因為愛,所以愛,遂為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