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粘土工艺美术课(陈玉苹 美术组)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师经验交流 |
超轻粘土工艺美术课
美术组
一:什么是超轻黏土?
三:课程目的:
四:课程意义:
五:课程编写原则
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课时安排
15个课时,分成四个项目学习,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评述项目
七:课程实施
面向三,四年级学生,在学校开展教学。分为课外兴趣小组,每周三中午开展兴趣活动,学生自愿参加。黏土研究小组,创作课题式的,难度较高的系列作品,布置学校,参加展览竞赛等活动。人数基本控制在20-30个左右
以下是个别课程例子,给大家参考
第一课
单元 |
基本技法:搓,压,揉,拉 |
单元课时 |
4 |
||||||||||||||||||
主题 |
基本形状的制作 |
总课时 |
1 |
第 |
|||||||||||||||||
背景分析 |
难点:运用基本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超轻彩泥作品 |
||||||||||||||||||||
教学目标 |
1:了解球形,水滴形,正面体形等形状的制作与学习 2:运用揉,搓,压,拉等各种方法制作出有创意的形状 3:学习超轻彩泥的基本知识,了解彩泥的特性,提高对彩泥的兴趣
|
||||||||||||||||||||
评价设计 |
|
||||||||||||||||||||
学与教活动设计 |
一: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讲基本形状的制作 1:圆球状的制作
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V”字形,将圆球夹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有时会揉出细长的小水滴。
3:梭形——制作出水滴造型后,用同样方法调换粘土在手中的受力部位,再次用手掌反复揉搓。重复几次,使两端的尖头趋于一致。
4: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平圆球的四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形状。
5:圆筒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双手合在一起,夹住圆球反复揉搓,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平两端即可。
6:细长条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放在平整桌面上,利用手掌反复揉搓,使圆球逐渐展开成为条状。揉搓时,如果手指用力过度,很可能会使粘土变得粗细不一、凹凸不平,因此最好用手掌进行揉搓。
四: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师总结:
|
(备注或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