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朱慈炤10

(2015-05-16 11:53:01)
标签:

文化

历史

作者:gdmmman 时间:2014-10-11 18:11:28
  继续解读《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朱慈炤:

  13
  第十九回
  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庚辰侧批:口头语,指在春冷之时。】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从那里来的?”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庚辰双行夹批:正是按谚云:“人在气中忘气,鱼在水中忘水。”余今续之曰:“美人忘容,花则忘香。”此则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

  解读:何谓“骨肉之香同”,即谓宝玉与黛玉是骨肉之亲。黛玉暗喻崇祯,宝玉显然应为其子。

  14
  第三十四回
  【蒙回末总批:人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能成旷世稀有之事业。宝玉意中诸多辐辏,所谓“求仁得仁,又和怨?”凡人作臣作子,出入家庭庙朝,能推此心此志,忠孝之不、事业之不立耶?】

  解读:这句话比喻得很明显,宝玉作子,作谁的子?出入家庭庙朝,出入谁的家庭庙朝?

  15
  第十五回
  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甲戌侧批:又换此一句,如见其形。】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靖本眉批:伤心笔。】

  解读:
  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祖宗设立内官,其巾帽服佩,自有一定制度,其名色多非外廷所晓...

  束发冠,其制加戏子所戴者,用金累丝造,上嵌睛绿珠石。每一座,值数百金,或千余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龙,在上蟠绕。下加额子一件,亦如戏子所戴,左右插长雉羽焉。凡遇出外游幸,先帝圣驾尚此冠,则自王体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带,佩茄袋、刀帨,如唱“咬脐郎打围”故事。

  解读:宝玉之穿戴制式,就是明朝皇帝的穿戴制式。古代非常讲究穿戴的等级划分,有擅越制者治以重罪,家中若有帝王服饰,则作谋反论处。

  15
  第四十二回

  宝钗笑指他道:“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黛玉果然转过身来,宝钗用手拢上去。宝玉在旁看着,只觉更好,不觉后悔不该令他抿上鬓去,也该留着,此时叫他替他抿去。【蒙侧批:又一点。作者可称无漏子。】

  解读:宝钗喻满清,黛玉喻崇祯,崇祯上吊时披发覆面,自谓无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满清赶走李自成后,安葬其于思陵。
  【宝玉在旁看着,只觉更好,不觉后悔不该令他抿上鬓去,也该留着,此时叫他替他抿去。】
  此句明显在表明宝玉为崇祯后人,本应由宝玉才有资格为其抿发之意。


==============================================================
作者:gdmmman 时间:2014-10-11 18:39:41
  @长天明月 15367楼 2014-10-10 18:17:25
  @gdmmman 15344楼 2014-10-09 18:18:00
  解读《红楼梦》作者的准确逝世时间:
  到底《红楼梦》作者卒于何年,这是红学界研究的一大难题,本人近日通过精读石头记和脂批,根据其反复给出的线索和提示,找到了书中相关的章节和文字内容,书中不仅给出了作者逝世的年份,还给出了极其精确的逝世日期和时辰(仅为一己之见,欢迎探讨)。
  第二十七回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
  -----------------------------
  哪里能看层主比较完整的红楼贴?

  尚未有完整的红楼贴,你可以在本贴找,本人仍在精读之中,仅随写随贴耳。


================================================
作者:gdmmman 时间:2014-10-18 20:51:39
  关于曹雪芹、脂砚斋和脂批:

  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第二十二回
  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庚辰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解读:

  第一回所批的“甲午八月泪笔(1714年)”在靖藏本中是“甲申(1704年)八月泪笔”,结合第二十二回所批的“今丁亥(1707年)夏只剩朽物一枚”可知,靖藏本中的“甲申(1704年)八月泪笔”应为正确。

  第一回此批可能为作者所批,曹雪芹是在壬午年(1702年)去世,而作者(按我之前所推算)是在1706年才去世,说明雪芹是作者的写作助手,去世前一直在作者的指导下作披阅增删的工作。

  另外:

  第二回

  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

  解读:
  此批可能也是作者所批,作者把诸公和脂斋作了区分,说明脂斋有可能为女性,又根据第二十二回畸笏叟所批“脂砚执笔事”,说明脂砚斋也和曹雪芹一样,应为作者的写作助手。

  脂批中既有作者之批,也有诸公之批,还有脂砚斋之批,以及畸笏叟之批。部分脂批可以根据各位批者的写批内容来作区分和归纳总结,盖因每个人写批所反映出的自身文笔水平、语气、习惯都是不同的。


=============================================
作者:gdmmman 时间:2014-10-18 21:18:00
  继续解读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朱慈炤:

  17
  第十四回
  【庚辰:此回将大家丧事详细剔尽,如见其气概,如闻其声音,丝毫不错,作者不负大家后裔。】

  第十五回
  【蒙:请看作者写势利之情,亦必因激动;写儿女之情,偏生含蓄不吐,可谓细针密缝。其述说一段,言语形迹无不逼真,圣手神文,敢不熏沐拜读?】

  第二十五回
  赵姨娘听说,鼻子里笑了一声,说道:“罢,罢,再别说起。如今就是个样儿,我们娘儿们跟的上这屋里那一个儿!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甲戌侧批:赵妪数语,可知玉兄之身份,况在背后之言。】

  解读:以上各批都是对作者身份的暗示。

  18
  第三回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甲戌侧批:这一个穿堂是贾母正房之南者,凤姐处所通者则是贾母正房之北。】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甲戌侧批:蜼,音垒。周器也。】一边是玻璃海(上台下皿)。【甲戌侧批:海(上台下皿),音海。盛酒之大器也。】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甲戌侧批:雅而丽,富而文。】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甲戌夹批:实贴。】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甲戌侧批:先虚陪一笔。】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甲戌侧批:黛玉由正室一段而来,是为拜见政老耳,故进东房。】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甲戌侧批:若见王夫人,直写引至东廊小正室内矣。】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甲戌侧批:此不过略叙荣府家常之礼数,特使黛玉一识阶级座次耳,余则繁。】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甲戌侧批:写黛玉心意。】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装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甲戌侧批:金乎?玉乎?】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甲戌侧批:伤心笔,堕泪笔。】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甲戌侧批:写黛玉心到眼到,伧夫但云为贾府叙坐位,岂不可笑?】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甲戌侧批: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甲戌眉批: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骨变成金玳瑁,□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弃前人也。】

  解读:
  荣国府此处描写就是皇帝之家的描写。

  “九龙青地大匾”,古代以九龙装饰象征帝王之气。

  “甲戌眉批: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此批是在极为明白露骨地提示读者,此乃描写皇帝的景况。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