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2017-10-18 15:40:20)《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是一门艺术,尤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更发人深思,再给人以精神力量,最终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进入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更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了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多年音乐教学实践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三、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引导孩子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试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总之,对于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