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高度》说课稿
(2015-12-13 09:37:51)
标签:
教学 |
分类: 任红红专栏【六年级资源】 |
《反弹高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是学生经过收集数据,再用平均数表示反弹高度和用百分数计算反弹高度占其实高度百分比的过程中,了解已学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的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大胆的质疑、猜测、再测量、记录,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大胆操作、记录数据、科学的分析数据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揭示课题
让两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让学生观察球的反弹现象,并说说他们发现了什么?从而回答出:球落下后都会反弹等结论。发现球里面隐藏的数学奥秘,从而揭示课题《反弹高度》。
二、制定方案
出示课件:问题1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是什么意思?
学生会给出不同的回答。球的反弹高度与
现在我们要做实验,让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首先我们要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呢?
板书:任务——分工——步骤——结论
分布讲解: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呢?(看大屏幕:乒乓球、篮球各自的反弹高度是多少?)
提问:同学们的设想可行吗?我们先来热热身,试着做几次,看一看同学们的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还需要调整?先组内分工,再进行试验。(3分钟)
操作后,我会问学生,有没有补充或者要调整的呢?这时,引导学生提出观察点这个问题,是观察顶部还是底部,从而得出结论,观察球的底部。
三、开始试验
我会准备6个球进行试验,我的设想是:
篮球1(气足)
篮球2(气不足)
篮球3(气足)
1号和2 号乒乓球的材质不一样,3号乒乓球和一号的一样。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我选择每组只做一个球的实验,然后再跟其他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且对比方便,也使得每个组的实验数据都能用上,让学生体会到满足感。
四、分析数据
1、篮球1和篮球2:
乒乓球1和乒乓球2:学生上来在投影上展示他们的数据
结论:虽然都是篮球,下落高度相同,但是反弹高度不一样,从而得知,同样的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反弹高度不一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例如:材质、就演示乒乓,如果提到充气,就叫两个组分别拿篮球上来演示一下,验证一下猜测)
2、篮球1和篮球3,: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数据
乒乓球1和乒乓球3
结论:同类球,下落高度不一样,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越高。
3、乒乓球1和篮球1
下落高度虽然一样,但是反弹高度不一样
结论:不同类的球,下落高度一样,但是反弹高度不一样
五、拓展延伸
同一种球的弹性,主要取决于球内部所受到的压力,而压力的大小与球内充进的空气有关。在正式进行球类比赛时,对球的弹性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比赛用的篮球,从1.8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后,第一次反弹的高度应大于1.2米,小于1.4米。
那么如何验证你们组的球是不是符合比赛标准的呢?首先叫学生来回答一下。
学生应该会回答,让球从1.8的高度落下,这样就需要1.8的尺子,不方便。从而引导学生使用我们学过的百分数的意义,先计算比赛标准的篮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再计算一下自己组的,看一看是不是在范围内,从而得出结论。
六、课后反思
1、在你测量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