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普总结
(2023-07-31 21:44:14)分类: 计划总结 |
怀仁市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科普活动2022年度工作总结
2022是深化“双减”的关键之年 。怀仁市教育改革研究发展中心在怀仁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困境中奋发,在跋涉中前进,整体工作态势创新驱动、弯道超车,科普教育稳中求进,“四轮驱动”同步发力,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辐射全市,学生中崇尚科学、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逐渐形成,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不断厚重。
一、完善科普教育机制,创建科普教育特色
1、用足科普器材,奠定科普兴趣。中心每年根据教育局文件,按照公益、普惠、提高的原则,安排城区七年级以内的15所学校的部分学生来中心上课。科普教育本着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平等提高的机会,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基础,如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强,能根据某一原理制作出特别精美的作品;有的学生观察能力特别敏锐,总是能发现不易发现的问题等等,我中心对应入班,分层施教,因地、因“时”灵活管理。科技课程开设机器人类5门、汽车模拟驾驶、数字星球、静电实验、车模、海模、建模、航模、电子积木、机械加工、益智魔玩、陶艺等14门操作课,对原有传统科技活动课程二次开发,力求跨学科融合,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渗透STEAM教育理念。活动中,同学们兴致昂然,邂逅各类科技教具,立即开启了和它们的互动与探究,整场活动在探究、实践、反思中进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受疫情影响,2022年全年上科技课程33次,每次开设14门课程,接待学生2万多人次.
2、逐年增加投入,营造创客环境。2022年新增体验类“智能交通、垃圾分类、激光雕刻、3D打印、机甲战士”5门智能新宠儿,。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创客、参与创新,多角度、多题材体验了新型器材的微奥妙。新宠儿为科技课程锦上添花,引领学生探究、创新,体现了“创客理念”,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客、走近创客,体现立德树人与科学实用性。
3、横向联动,感知科技高度。怀仁市教育改革研究发展中心向社会广泛宣传科普教育的意义和学生参加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使中心的科普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每到一处参观、学习、调查,都受到相关单位的欢迎。2022年,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城镇10所学校的学生到图书馆体验“流动科技”的奥秘,动手操作设备,体验未来的“物联网”“智慧生活”“智能借书”的神奇,让学生极大地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便捷,受到了爱科学的启蒙。图书馆还派出相关人员给学生讲解,解答学生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调查的内容更深入。
4、送教进校,彰显教育公平。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心志愿者带上教具,让学生体验科普世界的魅力。组装、运行、探究,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把头脑中的蓝图变为实物,同时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给了学生。2022年,送教6次,受益学生1000人次,让农村学生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科技教育,同时将创新创造的理念植入学生的脑海。
2022年是“双减”落地的关键之年,师生、家长的观念转变是“双减”成否的关键因素,其中科普教育观念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心在如何激励教师的创造性、激励教师思考、研究并实施依托科普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形成了有力的激励机制。2020年下半年爱疫情影响,学生处于居家学习状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要求教师顺势而为,送出网课20节,特别是有探究力、螺旋提高的“编程课程”,达到分类指导分层提高的作用,起到了师生双向成就互相提高的作用,同时将科学防护、生命教育根植于学生心灵。
倡导造物,鼓励分享,激发兴趣,怀仁市教育改革研究发展中心是可学、可玩、可研的实践乐园,科技课程为广大学生走进科学殿堂搭建了七彩桥梁。开发创新思维,普及创客理念,强调动手动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上。
怀仁市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整合科普资源,依托中心的硬件优势,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搭建科技科普教育的辐射载体,因地制宜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实践活动,培铸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培育建设祖国强军劲旅的后备力量,怀仁市教育改革研究发展中心永远在路。
怀仁市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