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记住:别让文凭成为你唯一的光环,也别错把平台当本事》

(2017-04-19 20:10:02)
     大概三年前,我还大二,一身稚气。
     在别人问及我的学校时,我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及它的211的身份。
     无外乎就是想听别人夸奖一句“呀,那是蛮好的大学呢,然后再沿着说一句,你是学霸啊,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是精英之类的夸赞语”。
    人在某个年纪很容易这样,喜欢拿所处的平台往自己脸上贴金,恨不得昭告天下人:自己是更“高阶”的角色。
     比如顶着名牌大学的口风,哪怕自己在班里成绩倒数,甚至在系里成绩也是倒数,更别提院里了,哪怕平时只是混吃等死而已,哪怕平时自己每天的生活不是葛优躺、碧瑶坐,追剧,也抱侥幸心,想借势仰仗一点儿学校的光环,听别人夸自己一句,您真牛。
     但有时候,我们只是用这种“自己很优秀”的表象,麻痹着自己。


      我开始写作后,认识一个比我年长的作者,每天四点起床,开始写稿,很勤奋。
      有时候忙得没时间读书时,会在凌晨12点去通宵的自习室看书学习,在出差的途中,也会抽空把自己写的稿子拿来修改,反思写作手法。
      他曾对我说,人的每一次输出都会暴露输入水平,我水平尚低,不敢懈怠。
      我以为他是新人。
      后来关注他的公众号后才发现,他已经拥有60万的粉丝,而且他其实早就出过书了,销量也蛮不错。
      他跟我谈自己大学的经历,只字不提是哪个学校,后来我才知道是一所排行前十的学校,人尖儿们的象牙塔。
      我很惊异,有些惭愧地讲,说实话我以为您是学校不怎么样,才从来不讲的。
      他笑了:学校好不好,其实跟我这个人没有多大关系,我不能每天打着学校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而不去充实自己,不给内心贫乏的自己充电,这样到头来,学校的名气到我这儿,倒会滑落成虚名。
      他让我很感慨。或许浮躁的人是响叮当的半壶水,忙着喧嚷功名,四处招揽鲜花掌声;优秀的人却懂得克制骄傲,如一潭湖,为自己静心沉淀宝藏。
       那时候我就想,或许一个人不应该把平台给他带来的标签儿,看得太重。比如上大学,考上名校,人家还是名校,而你是你,你有没有在接下来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把自己推到更高的台阶上,斩获更多的自我价值,这才是真正关键的。
       不能被自己“过去的辉煌”盘住了脚跟。

 
      之前在杂志社上班的时候,认识了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朋友晓琴,天天喜欢在朋友圈晒晒人脉,“这个网红我认识”“那些大咖,我都有联系方式”“我和某某明星吃过饭”……
      究其缘由,还是因为工作上的关系,结识了一些大咖。
     大企业的人,似乎很容易感觉自己自带光环。出去谈合作,别人一听你是某某公司的,必然和颜悦色地好好伺候。因为学历好平台好,工作上结识的人脉优质,时间长了,会不自觉地滋生几分多余的自信来。说白了,就是把平台带来的红利,错当作自己的能力。
      晓琴每天跑采访,动辄采访CEO啊、副总裁啊,有时候还会采访市长,这些她都是要发朋友圈的,往往还带着几句类似于“收获满满”的感悟。
      相比之下,另一个前辈朋友的低调和清醒让我十分钦佩。因为工作原因,她七年时间都在做一线作家的访谈,接洽的都是作家富豪榜榜上有名的人物,她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用以自省——常期对话大咖带来的虚无自信心应当克制。衬托他人光芒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照亮自己前路。
      聪明之人,清醒地明白,哪些是自己的能力,哪些是自己学历的光环带来的运气,哪些是自己所在的平台带来的福利。
     你以为你认识大咖了,可是在对方心里,你不叫张三李四,你叫某某刊物的记者。而你一旦离开了供职机构,你就是个面目模糊的路人而已。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现在所在的平台。


     我的后台时常有这样的私信,说觉得自己学历不好,二流、三流的大学,很害怕自己没有前途。
     其实这种焦虑我很能理解,这个社会没有绝对划一的起跑线,落后于人,总归不好受。
     但是在“过去”已经定格的情况下,着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觉得自己的大学不值钱,那就该努力让自己这个人值钱,在毕业就失业的泱泱大军中,你只有提前堆好了筹码,才能自己一个人,稳稳站住。
     人生的际遇当然是有涨有退,你偶尔是乘风而上,万分得意,偶尔又会跨过很多个不顺意的路口,但无论好坏,过了就是过了,沉湎于“过去”的灿烂或阴暗,其实对你没有任何建设性帮助。
     其实很多你现在看得非常重要的节点,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最终决定你的人生质量的,还是你能不能调整好心态,做个不多想、不囿于吹嘘自己、也不随意消沉的实干派。
    被自己从前的“好”或“坏”困住,这样的情绪是无益的,日子里应当少些跌宕的水花,多些实用的积累。
    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