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街巷: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

标签:
扬州街巷风箱巷宛虹桥三祝巷湾子街 |
分类: 旅游美食 |
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大致范围东至皮市街、南至广陵路、西至国庆路、北至文昌中路,算是扬州老城中部区域。按扬州市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为:地道的市井、纯粹的扬州。
之前笔者只知南下河和东关街是历史文化街区,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准备本文资料时才得知的,实在是有点后知后觉,或者说是对扬州太不上心了。
去年春夏之际,笔者实施第二次探访扬州街巷行动,无意之中所行范围大致与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重合。说起来笔者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心有灵犀?呵呵。



皮市街里由北向南闲逛着,被街西风箱巷近街口的一幢高大古朴砖石门楼所吸引,随即转进风箱巷。经手机导航确认走风箱巷可以抵达二分明月楼,笔者就弃了皮市街逛扬州小巷了。
风箱巷,传说是因小巷当年有很多制作风箱和出售风箱的店铺而得名。
风箱巷2号,退了色的文保牌上标示着“蒋氏住宅”、“清末民初”。老宅坐北朝南,门对面是广陵小学北围墙。蒋氏住宅门楼虽然高大却十分粗陋,里面的建筑也相对低矮,这种不相称、不协调让笔者捉摸不透、难以理解。院内有三进、四进平房建筑各一路。西侧还有磨砖门楼,不知此门通向何处,据说西侧原先有花园。蒋氏住宅的前世今生笔者没有查到过多的资料。





蔚圃,风箱巷6号,省文保单位。原属程姓,后来易主李蔚如,这也是蔚圃名字的由来。蔚圃始建于民国初年,坐北朝南,东、西两路建筑,中有火巷。东路60年代大部分被改建成大会堂,西路格局及蔚圃庭园基本完整。笔者到访时大门紧闭无法参观。
蔚圃对面是一眼民国时期的老井,井栏刻有“风箱巷官井”“民国二十年置”。市文保单位。
风箱巷22号是扬氏小筑。扬州常见的磨砖门楼,斑驳破旧的建筑和天井,一个低矮阴森小巷通往深处,笔者未能往里探访转身离去。现在想来很可能错过了一个袖珍庭院。




在蔚圃门口时,笔者似乎听到里面有说话的声音,见正门进不去就从西侧巷弄往北寻去,试图找到进入蔚圃后门,无意间到了名为宛虹桥的巷弄。狭窄的巷子有着若干随墙门,极有可能是蔚圃和其它豪宅的侧门或后门。
宛虹桥一个“T”的小巷,传说这里曾经有座像彩虹的桥故名,这是巷子名字的由来。东西走向的巷子里都是一些清末明初的老房子,巷东头与皮市街相接。
发现没有进入蔚圃的可能只好从小巷原路返回,继续向西行去。



扬州小巷实在太多,长短宽窄不一、走向不定,转得笔者晕头转向。途经的小风箱巷、石牌楼等,现在想想似乎都无法复原当时的情景,定位小巷和建筑。
这一片均属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其实里面古建、文物众多,只是笔者入风箱巷是临时起意、情况不明所以大多错过了。
如果有兴趣探访扬州小巷可以来湾子街片区一游。


穿过三祝巷(祝福、祝寿、祝禄)和广陵路,游览二分明月楼后,笔者沿广陵路向西前行进入打铜巷来到三义阁。
三义阁,原名关侯庙,祀关羽,山西盐商于明嘉靖年间所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僧深玉主持重修,增祀刘备、张飞,更名三义阁。
三义阁位于三义阁12号,磨砖门楼上汉白玉石额刻有“古三义阁”字样,八字大门、青石台阶,门楼给人一种古朴大气的感觉。院内住有人家,横拉的线绳和悬挂的衣物有点煞风景。因时间关系,笔者未入内参观。





湾子街,是一条东北、西南方向斜街,完全不同扬州老城东西、南北横竖街道走向。传说明朝年间,它作为连接东关和钞关的便捷通道而出现。湾子街清朝及民国时期,成为繁华的商业地区,商业、手工业、宗教功能在这里不断聚集,街区两侧小巷蔓延,历史建筑星罗棋布。
湾子街69、71、73号民居,在湾子街西侧的一个小巷里,清代建筑,砖石门楼。这里曾走出扬州一代才女、现代诗人盛静霞。
时间比较赶,一路看的比较粗,更多的小巷和历史建筑未能探访。整个行程除皮市街、广陵路比较热闹外,各小巷中路人不多、商铺少见、比较静谧。由于对扬州不是很熟,许多故事、背景、人物知之甚少,所过之处能够引起共鸣的不多。不过笔者探访扬州街巷的行动还将继续……
文/图:无翅之鹰
2022年4月21日
相关文章:
前一篇:扬州街巷:皮市街,小资街
后一篇:烟花三月,琼花观里观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