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方向研磨提升质量
2025-04-14 15:45:34
课题引领方向 研磨提升质量
——晋熙镇学区管理中心省市立项课题组联合开展磨课活动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2025年4月12日,晋熙镇学区管理中心省市级四个课题组在灯茗小学联合开展了磨课及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由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省思政课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行动(2024--2027)第一共同体负责人王佩平主持,四位课题组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思路,呈现出四节精彩纷呈的无生课堂,课后与会人员进行了评课和议课。
精课呈风采、四师展教艺
第一位展示的是课题组成员陈媛媛老师,她执教了一节劳动课《扎染》。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将扎染引入课程,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韵味。教师通过“识”扎染、“知”扎染、“学”扎染、“制”扎染、“赏”扎染等过程,将扎染这一传统技艺教会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第二位展示的是课题组成员殷燕琼老师,她执教的是劳动课《剪窗花》。殷老师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将剪窗花这一传统工艺制作作为劳动实践内容。教学中,老师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了剪纸这一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窗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位展示的是的课题组成员汪乔老师,她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课《绿》,通过播放抖音视频、创设微信朋友圈的真实情境,将评论、点赞、回复互动融入到诗歌《绿》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绿”,寻找“绿”,创造“绿”,品味“绿”,使诗人艾青笔下的诗歌绿意盎然,并节选课后“阅读链接”中宗璞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多个角度展示了绿的美,仿写诗歌环节更是将小组合作落实到了实处,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整堂课下来如行云流水,美不胜收。
第四位展示的是课题组成员宋凤琴老师,她执教的是道德与法治课《这些事我来做》,首先她用游戏激发学生做家务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明确了做家务的意义,同时结合《小学生守则》《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接劳动新课标,最后在《劳动最光荣》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课程。
共评促提升、群议启新思
“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接着,2024年度市立项课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AJZX2024–11)课题主持人汪小平老师、2024年度省立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农村小学智慧课堂的教与学的实践研究》(AH2024226)课题主持人章取龙老师、2024年度省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及其数字化课堂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AH2024229)课题主持人汪生银老师、徐桥镇新丰小学梅丽娟校长及与会老师都参加了评课议课。大家一致认为:好课需要多磨,教师的教学要遵循2022版新课标理念,落实课程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彰显课程自身的鲜明特色和魅力,尤其是劳动课,更要有示范和实践环节,避免纸上谈兵。同时,无生课堂的教学,要能生动传递师生、生生互动的情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教学进程的推进要清晰流畅,教师的语言表达更需简练、富有情感,特别是评价的形式和语言,更应丰富多彩和生动。今天所上的四节课的内容都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好的课堂如晨曦中的露珠,经反复雕琢才能折射出清澈的光华。
专家指方向,引领助提升
最后王佩平主任以《聚焦AI赋能
共探新课堂》为题对本次磨课和研讨活动进行了专业指导和引领。他强调如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正方兴未艾,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要紧密结合自身教学,不断尝试当前热门的诸如Deepseek、kimi、豆包等人工智能软件辅助和支持自己的教学和教研工作。王主任还针对自己主持的2024年省级课题《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结合中央、省市文件谈到了劳动课程进校园的重要意义。还就四个课题组当前劳动课程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并提出了四点要求:
其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劳动意识;其二,结合课后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其三,依托家务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其四,开展社会实践,注重劳动体验。提倡我们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整合,把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工智能等融入到各学科中去,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星光不问赶路人,课题组全体成员定将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在教育探索之路上不断迈进。
供稿:杨淑萍
王琪
编辑:章取龙 汪生银
课题引领方向研磨提升质量
课题引领方向 研磨提升质量
——晋熙镇学区管理中心省市立项课题组联合开展磨课活动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2025年4月12日,晋熙镇学区管理中心省市级四个课题组在灯茗小学联合开展了磨课及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由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省思政课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行动(2024--2027)第一共同体负责人王佩平主持,四位课题组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思路,呈现出四节精彩纷呈的无生课堂,课后与会人员进行了评课和议课。
精课呈风采、四师展教艺
第一位展示的是课题组成员陈媛媛老师,她执教了一节劳动课《扎染》。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将扎染引入课程,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韵味。教师通过“识”扎染、“知”扎染、“学”扎染、“制”扎染、“赏”扎染等过程,将扎染这一传统技艺教会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第二位展示的是课题组成员殷燕琼老师,她执教的是劳动课《剪窗花》。殷老师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将剪窗花这一传统工艺制作作为劳动实践内容。教学中,老师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了剪纸这一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窗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位展示的是的课题组成员汪乔老师,她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课《绿》,通过播放抖音视频、创设微信朋友圈的真实情境,将评论、点赞、回复互动融入到诗歌《绿》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绿”,寻找“绿”,创造“绿”,品味“绿”,使诗人艾青笔下的诗歌绿意盎然,并节选课后“阅读链接”中宗璞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多个角度展示了绿的美,仿写诗歌环节更是将小组合作落实到了实处,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整堂课下来如行云流水,美不胜收。
第四位展示的是课题组成员宋凤琴老师,她执教的是道德与法治课《这些事我来做》,首先她用游戏激发学生做家务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明确了做家务的意义,同时结合《小学生守则》《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接劳动新课标,最后在《劳动最光荣》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课程。
共评促提升、群议启新思
“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接着,2024年度市立项课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AJZX2024–11)课题主持人汪小平老师、2024年度省立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农村小学智慧课堂的教与学的实践研究》(AH2024226)课题主持人章取龙老师、2024年度省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及其数字化课堂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AH2024229)课题主持人汪生银老师、徐桥镇新丰小学梅丽娟校长及与会老师都参加了评课议课。大家一致认为:好课需要多磨,教师的教学要遵循2022版新课标理念,落实课程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彰显课程自身的鲜明特色和魅力,尤其是劳动课,更要有示范和实践环节,避免纸上谈兵。同时,无生课堂的教学,要能生动传递师生、生生互动的情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教学进程的推进要清晰流畅,教师的语言表达更需简练、富有情感,特别是评价的形式和语言,更应丰富多彩和生动。今天所上的四节课的内容都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好的课堂如晨曦中的露珠,经反复雕琢才能折射出清澈的光华。
专家指方向,引领助提升
最后王佩平主任以《聚焦AI赋能 共探新课堂》为题对本次磨课和研讨活动进行了专业指导和引领。他强调如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正方兴未艾,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要紧密结合自身教学,不断尝试当前热门的诸如Deepseek、kimi、豆包等人工智能软件辅助和支持自己的教学和教研工作。王主任还针对自己主持的2024年省级课题《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结合中央、省市文件谈到了劳动课程进校园的重要意义。还就四个课题组当前劳动课程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并提出了四点要求: 其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劳动意识;其二,结合课后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其三,依托家务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其四,开展社会实践,注重劳动体验。提倡我们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整合,把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工智能等融入到各学科中去,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星光不问赶路人,课题组全体成员定将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在教育探索之路上不断迈进。
供稿:杨淑萍 王琪
编辑:章取龙 汪生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