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
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交流材料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参加“晋熙镇市级课题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有感
晋熙镇赤土小学实习教师
罗文芳
指导教师 章取龙
你要写五月,就不能只写五月。
你要写缱绻的春风尚未走远,
夏日的蝉鸣渐渐落满枝头。
你要写少年在初夏的风中奔跑,
怀着滚烫的心情去追逐心中的梦想和远方。
于我,更要写晋熙教育的这次盛会,
热烈而芬芳……
——题记
怀揣着对教育的美好梦想,我回到了我的母校——晋熙镇赤土小学实习。我看着熟悉的校园,熟悉的面孔,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的指导老师是我曾经的小学班主任章取龙老师,跟岗实践中,他指导我学习听课、学习评课,学习备课、上课的一些基本流程和规范。幸运的是,他还带着我参加县级和镇级的好几次教研活动,目睹了很多名师的风采,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教育岗位的热爱。
尤其是5月20日上午,我又一次很有幸参加了晋熙镇中心学校在骑龙小学举办的“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
初入会场,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现代化的电子屏幕,整齐的座椅,让人眼前一亮。会场上,人头攒动,老师们笑意盈盈相谈甚欢。隆重、热烈的氛围传递着老师们对教育的满腔热情。
交流会开始了。我端坐在座位上,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汲取这些教育界前辈传授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做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让我收获颇多,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个人收获。
一、矢志不移,逐梦而行
会上首先是六位课题组主持人做课题经验汇报和交流。他们研究的课题范围十分广泛,既包含了不同学段——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也包括了不同学科,有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而且,研究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切合当前教学热点问题,有研究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的,有研究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有研究大思政理念下地方爱国主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说实话,这些教育热点问题和政策,我也只是在走进晋熙教育这个大家庭,在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才逐渐有了一点深入的了解。在大学校园,我和我的同学一样,都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这些课题组坚持不懈的研究过程。大屏上呈现了各位老师从课题开题以来各种形式的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召开培训及工作部署会,课题组老师磨课、上课,完成寒暑假课题研修作业……同时,还要以赛代研,各位老师要不断地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讨比赛活动。因此,可以说,大屏上的每一个瞬间都记录的是他们一段艰辛的奋斗历程,每一张图片、每一个背影的后面都站着一支砥砺前行的团队。“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当我看到一张纸红通通的证书的时候,我真想大声地说出我的感受: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会后,我从指导老师那儿看到了一本刘兴华、朱春苗老师主持的课题成果汇报材料。在我看到那厚厚的一本书的瞬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彩色的封面上一本摊开的作业本,一副厚厚的镜片;内页一张张表格、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幸福。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讲坛的老师,我倍感肩上的责任。这些教育前辈身上体现出来的履践致远,笃行不怠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年轻一代需要学习的吗?他们身上那种教育情怀、使命担当,不也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吗?
二、肯于学习,精益求精
在赤土小学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能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学校的日常管理需要掌握娴熟的Word、Excel办公技巧,学习很多的办公软件,课堂教学也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校园里学习和掌握了一些PPT制作技能,但走进如今的课堂,才发现远远不够。光是教室里智慧课堂的软件的使用,就有些让我手足无措,其中的很多功能也是我在不断地实践和老师的指导下,才逐步掌握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可当我目睹了经验交流会上六位老师的报告和专家的PPT,我还是感到十分震惊。这些作报告的老师和专家,他们都是耕耘教坛几十年的老教师,出来工作时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可看了他们的报告,我却丝毫没有感到他们和这个时代有违和感,相反,我被他们的精美的设计所折服。吴宋平老师与汪生银老师制作的视频,别具一格,精美大气,转场流畅;其他几位老师制作的PPT,重点突出,逻辑严密,配色协调,动画炫目;王佩平校长的PPT语言精炼,图片制作精美,再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娓娓动听的叙述……真让人觉得这是一场视听盛宴的饕餮大餐。
时代的要求,教师个人专业自主的拔节生长,就这样有机地融合在这些教师身上。我想,我们这些即将入职的教师更没有理由不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奋勇前进。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技能,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活到老学到老。
三、榜样示范,砺志成长
最令我自豪的是,我看见了特级教师了!而且,这位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佩平老师还以《以课题研究为引导,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
王佩平老师稳重儒雅,平易近人。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多年来从事课题工作的体会,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王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追求的教师”。一名有追求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成长,而进行课题研究就是一个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的途径。王老师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他如何从一名基层教师通过努力进行课题研究,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看着那些镌刻这时代和岁月痕迹的图片,听着王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课题研究对于教师成长的巨大推动力。
接着,王老师从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怎样选择课题、怎样进行课题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关课题研究的详细讲解。我之前一直认为课题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但是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课题研究就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是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等等。在怎样进行课题研究这一环节,王老师指出,教师应当立足课堂,教研合一。公开课是展开课题研究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敢上公开课,多上公开课,勤加听课观摩。公开课不仅能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能激发教师的成长意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评课研讨环节,教师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相关建议并展开研讨,这样既能为授课老师提供改进方向又能锻炼自身评课能力。
最后,王老师指出在课题研究后期,教师还应当总结反思,提炼成果。王老师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向大家展示了道德与法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
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交流材料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参加“晋熙镇市级课题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有感
晋熙镇赤土小学实习教师 罗文芳
指导教师 章取龙
你要写五月,就不能只写五月。
你要写缱绻的春风尚未走远,
夏日的蝉鸣渐渐落满枝头。
你要写少年在初夏的风中奔跑,
怀着滚烫的心情去追逐心中的梦想和远方。
于我,更要写晋熙教育的这次盛会,
热烈而芬芳……
——题记
怀揣着对教育的美好梦想,我回到了我的母校——晋熙镇赤土小学实习。我看着熟悉的校园,熟悉的面孔,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的指导老师是我曾经的小学班主任章取龙老师,跟岗实践中,他指导我学习听课、学习评课,学习备课、上课的一些基本流程和规范。幸运的是,他还带着我参加县级和镇级的好几次教研活动,目睹了很多名师的风采,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教育岗位的热爱。
尤其是5月20日上午,我又一次很有幸参加了晋熙镇中心学校在骑龙小学举办的“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
初入会场,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现代化的电子屏幕,整齐的座椅,让人眼前一亮。会场上,人头攒动,老师们笑意盈盈相谈甚欢。隆重、热烈的氛围传递着老师们对教育的满腔热情。
交流会开始了。我端坐在座位上,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汲取这些教育界前辈传授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做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让我收获颇多,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个人收获。
一、矢志不移,逐梦而行
会上首先是六位课题组主持人做课题经验汇报和交流。他们研究的课题范围十分广泛,既包含了不同学段——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也包括了不同学科,有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而且,研究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切合当前教学热点问题,有研究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的,有研究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有研究大思政理念下地方爱国主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说实话,这些教育热点问题和政策,我也只是在走进晋熙教育这个大家庭,在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才逐渐有了一点深入的了解。在大学校园,我和我的同学一样,都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这些课题组坚持不懈的研究过程。大屏上呈现了各位老师从课题开题以来各种形式的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召开培训及工作部署会,课题组老师磨课、上课,完成寒暑假课题研修作业……同时,还要以赛代研,各位老师要不断地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讨比赛活动。因此,可以说,大屏上的每一个瞬间都记录的是他们一段艰辛的奋斗历程,每一张图片、每一个背影的后面都站着一支砥砺前行的团队。“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当我看到一张纸红通通的证书的时候,我真想大声地说出我的感受: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会后,我从指导老师那儿看到了一本刘兴华、朱春苗老师主持的课题成果汇报材料。在我看到那厚厚的一本书的瞬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彩色的封面上一本摊开的作业本,一副厚厚的镜片;内页一张张表格、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幸福。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讲坛的老师,我倍感肩上的责任。这些教育前辈身上体现出来的履践致远,笃行不怠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年轻一代需要学习的吗?他们身上那种教育情怀、使命担当,不也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吗?
二、肯于学习,精益求精
在赤土小学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能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学校的日常管理需要掌握娴熟的Word、Excel办公技巧,学习很多的办公软件,课堂教学也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校园里学习和掌握了一些PPT制作技能,但走进如今的课堂,才发现远远不够。光是教室里智慧课堂的软件的使用,就有些让我手足无措,其中的很多功能也是我在不断地实践和老师的指导下,才逐步掌握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可当我目睹了经验交流会上六位老师的报告和专家的PPT,我还是感到十分震惊。这些作报告的老师和专家,他们都是耕耘教坛几十年的老教师,出来工作时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可看了他们的报告,我却丝毫没有感到他们和这个时代有违和感,相反,我被他们的精美的设计所折服。吴宋平老师与汪生银老师制作的视频,别具一格,精美大气,转场流畅;其他几位老师制作的PPT,重点突出,逻辑严密,配色协调,动画炫目;王佩平校长的PPT语言精炼,图片制作精美,再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娓娓动听的叙述……真让人觉得这是一场视听盛宴的饕餮大餐。
时代的要求,教师个人专业自主的拔节生长,就这样有机地融合在这些教师身上。我想,我们这些即将入职的教师更没有理由不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奋勇前进。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技能,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活到老学到老。
三、榜样示范,砺志成长
最令我自豪的是,我看见了特级教师了!而且,这位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佩平老师还以《以课题研究为引导,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
王佩平老师稳重儒雅,平易近人。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多年来从事课题工作的体会,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王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追求的教师”。一名有追求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成长,而进行课题研究就是一个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的途径。王老师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他如何从一名基层教师通过努力进行课题研究,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看着那些镌刻这时代和岁月痕迹的图片,听着王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课题研究对于教师成长的巨大推动力。
接着,王老师从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怎样选择课题、怎样进行课题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关课题研究的详细讲解。我之前一直认为课题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但是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课题研究就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是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等等。在怎样进行课题研究这一环节,王老师指出,教师应当立足课堂,教研合一。公开课是展开课题研究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敢上公开课,多上公开课,勤加听课观摩。公开课不仅能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能激发教师的成长意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评课研讨环节,教师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相关建议并展开研讨,这样既能为授课老师提供改进方向又能锻炼自身评课能力。
最后,王老师指出在课题研究后期,教师还应当总结反思,提炼成果。王老师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向大家展示了道德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