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
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交流材料
同心同行
美美与共
——晋熙镇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有感
晋熙镇信息技术课题组主持人 殷燕琼
人间五月,万物生辉。来自晋熙镇各小学及幼儿园中青年教师及课题主持人,怀着对教育的那份挚爱,于5月20日相聚在骑龙小学多功能厅,参加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议。我作为一名课题主持人,置身其中,既忐忑不安,又充满期待。
下面我将结合做课题的经历,以及听这次汇报会的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几点体会:
01领导重视,专家引领
这次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规格很高,镇中心校三位校长都亲自出席了这次会议。镇教育总支书记、中心学校校长汪敏尽管工作繁忙,但仍身先士卒,亲自主持了一个课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平时我们课题组的一些活动,也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给了我们很多的温暖和无形的支持与鼓励。他的总结讲话振奋人心,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让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陈玉保校长精彩的主持,精辟的小结,让人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正高级教师、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心校副校长王佩平更是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为我们进行了题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前沿的思想,严谨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再次点燃我们心中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三大校长,鼎力支持,六个课题,比翼齐飞,共同描绘着蒸蒸日上的晋熙教育画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回首过去,2021年下半年课题申报立项,到如今的即将结题,每个阶段都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可以说我们的课题正是在在专家手把手的带领下,经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和理论学习,才走到了今天。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从中获益匪浅,不仅提升了个人的信息技术技能及信息技术素养,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实践层面中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本领。这每一次的点滴进步,更激发了我们在教育路上前行的动力。
破茧成蝶的故事告诉我们: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一路上,有泪水、辛酸,但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上的成长,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
02立足课堂,淬炼成长
未来已来,信息技术已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我们课题聚焦的正是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自课题立项以来,主持人章取龙老师和我们一起,立足课堂,力图从课堂实践中探索一条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更是克服了许多困难,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实际上,他们有的已经评上了副高职称,而且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也正在读初三、高中,但课题开展过程中每一项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同时还积极主动承担了一些公开课研修活动。承担任务的成员更是要经历千磨万击的淬炼,从开始时的熟悉环境、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制作PPT、搜集课程音视频资源、设计板书、作业,甚至还要费心尽力地设计开场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总结语。随后,又要经历磨课和反思,而且很多时候都要经历“一磨、二磨”,甚至要转战于不同学校;要不断地接受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虽然其间有组员的帮助,但更多的是甘苦自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因为这样的淬炼,才让我们不断成长,而且很多成员辛勤的付出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我个人也在这个团队中也得到了不断地成长。一方面,我们课题每一次活动都有我镇专家王佩平校长的指导,每一次活动实际上就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培训。另一方面,团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研讨,共同反思,共同提高。这让我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摒弃了陈旧的教育思想,眼界视野更开阔了,实践操作更娴熟了。还记得在最初准备开题报告汇报会时,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制作PPT,但还是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迅速掌握了布局排版技巧,很快就搞定了PPT。如今,虽在课件制作上还只是初级水平,相比之前的电脑小白,我甚感欣慰。
学无止境,书海无涯。教学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向专业化道路一步一步靠近。
03
思行结合,行稳致远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思为行的先导,观念的更新才能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我们课题组认为必须让老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刻领悟2022版新课标精神。
每年寒暑假,我都会积极参加安徽省教师联盟·寒假读书会活动,阅读一本专业书籍。2022年寒假,我们课题组正好借此活动和各地朋友共同阅读冯卫东老师的《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并于开学初,举行了一次寒假读书活动分享会,参加会议的有晋熙镇中心校领导、三个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周文玲、周立琴、汪乔、章取龙和我五位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和教学实践依次交流了阅读中的读书感悟。我们都各自用PPT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分享了阅读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及教学方法的一些策略和途径。本次活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赏。课题组成员也都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要经常举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一个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教师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魅力,一个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灵动的老师怎不让学生为之钦佩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将继续坚持阅读相关教育专业书籍,拓宽知识眼界,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回顾自己到晋熙来的成长,从一开始的省级课题组成员到如今的课题主持人,一路跌跌撞撞,曾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也曾有过退缩的念想,但很庆幸有中心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有我校领导吴睿校长的支持与鼓励,有合作的好搭档章校长的专业化指导,有课题组成员的一路陪伴,我从中收获更多的是快乐。
总之,课题研究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课题研究虽即将结束,我将继续借“信息”之东风,紧握“技术”这根线,乘风破浪,以信息技术赋能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教师简介:
殷燕琼,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晋熙镇赤土小学,2021年度安庆市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从教以来,获得过县“教坛新星”,市“骨干教师”称号。所撰写的数篇论文多次获市级奖项。
同心同行美美与共
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
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交流材料
同心同行 美美与共
——晋熙镇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有感
晋熙镇信息技术课题组主持人 殷燕琼
人间五月,万物生辉。来自晋熙镇各小学及幼儿园中青年教师及课题主持人,怀着对教育的那份挚爱,于5月20日相聚在骑龙小学多功能厅,参加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议。我作为一名课题主持人,置身其中,既忐忑不安,又充满期待。
下面我将结合做课题的经历,以及听这次汇报会的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几点体会:
01领导重视,专家引领
这次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规格很高,镇中心校三位校长都亲自出席了这次会议。镇教育总支书记、中心学校校长汪敏尽管工作繁忙,但仍身先士卒,亲自主持了一个课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平时我们课题组的一些活动,也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给了我们很多的温暖和无形的支持与鼓励。他的总结讲话振奋人心,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让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陈玉保校长精彩的主持,精辟的小结,让人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正高级教师、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心校副校长王佩平更是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为我们进行了题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前沿的思想,严谨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再次点燃我们心中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三大校长,鼎力支持,六个课题,比翼齐飞,共同描绘着蒸蒸日上的晋熙教育画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回首过去,2021年下半年课题申报立项,到如今的即将结题,每个阶段都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可以说我们的课题正是在在专家手把手的带领下,经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和理论学习,才走到了今天。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从中获益匪浅,不仅提升了个人的信息技术技能及信息技术素养,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实践层面中掌握了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本领。这每一次的点滴进步,更激发了我们在教育路上前行的动力。
破茧成蝶的故事告诉我们: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一路上,有泪水、辛酸,但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上的成长,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
02立足课堂,淬炼成长
未来已来,信息技术已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我们课题聚焦的正是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自课题立项以来,主持人章取龙老师和我们一起,立足课堂,力图从课堂实践中探索一条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更是克服了许多困难,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实际上,他们有的已经评上了副高职称,而且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也正在读初三、高中,但课题开展过程中每一项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同时还积极主动承担了一些公开课研修活动。承担任务的成员更是要经历千磨万击的淬炼,从开始时的熟悉环境、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制作PPT、搜集课程音视频资源、设计板书、作业,甚至还要费心尽力地设计开场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总结语。随后,又要经历磨课和反思,而且很多时候都要经历“一磨、二磨”,甚至要转战于不同学校;要不断地接受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虽然其间有组员的帮助,但更多的是甘苦自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因为这样的淬炼,才让我们不断成长,而且很多成员辛勤的付出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我个人也在这个团队中也得到了不断地成长。一方面,我们课题每一次活动都有我镇专家王佩平校长的指导,每一次活动实际上就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培训。另一方面,团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研讨,共同反思,共同提高。这让我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摒弃了陈旧的教育思想,眼界视野更开阔了,实践操作更娴熟了。还记得在最初准备开题报告汇报会时,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制作PPT,但还是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迅速掌握了布局排版技巧,很快就搞定了PPT。如今,虽在课件制作上还只是初级水平,相比之前的电脑小白,我甚感欣慰。
学无止境,书海无涯。教学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向专业化道路一步一步靠近。
03
思行结合,行稳致远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思为行的先导,观念的更新才能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我们课题组认为必须让老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刻领悟2022版新课标精神。
每年寒暑假,我都会积极参加安徽省教师联盟·寒假读书会活动,阅读一本专业书籍。2022年寒假,我们课题组正好借此活动和各地朋友共同阅读冯卫东老师的《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并于开学初,举行了一次寒假读书活动分享会,参加会议的有晋熙镇中心校领导、三个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周文玲、周立琴、汪乔、章取龙和我五位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和教学实践依次交流了阅读中的读书感悟。我们都各自用PPT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分享了阅读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及教学方法的一些策略和途径。本次活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赏。课题组成员也都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要经常举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一个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教师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魅力,一个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灵动的老师怎不让学生为之钦佩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将继续坚持阅读相关教育专业书籍,拓宽知识眼界,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回顾自己到晋熙来的成长,从一开始的省级课题组成员到如今的课题主持人,一路跌跌撞撞,曾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也曾有过退缩的念想,但很庆幸有中心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有我校领导吴睿校长的支持与鼓励,有合作的好搭档章校长的专业化指导,有课题组成员的一路陪伴,我从中收获更多的是快乐。
总之,课题研究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课题研究虽即将结束,我将继续借“信息”之东风,紧握“技术”这根线,乘风破浪,以信息技术赋能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教师简介:
殷燕琼,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晋熙镇赤土小学,2021年度安庆市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从教以来,获得过县“教坛新星”,市“骨干教师”称号。所撰写的数篇论文多次获市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