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路砥砺前行

2023-05-24 15:47:49

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

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交流材料


                       课题引路 砥砺前行

—参加晋熙镇首届市级立项课题交流会有感

太湖县晋熙镇天台小学 聂丽华

         初夏时节,微雨过,小荷翻,杂英歇,芳草深。怀着对教育的思考,对科研的热忱,2023年5月20日上午,晋熙镇中心学校首届市级立项课题组经验及成果交流会在骑龙小学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本次课题成果交流会开展了以下三项活动:成果汇报、专家讲座、领导讲话。我非常感谢晋熙镇中心学校领导,为我们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使我有幸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来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回顾这次学习,获益良多,收获颇丰。我现就本次的培训内容简要做以梳理,并将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收获和体会予以共勉。

      一、以读书提素养,厚积薄发。

      会上,我镇六个课题组的主持人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成果汇报,这与他们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踏实的课题研究实践息息相关。一个总感到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那么会很快发现问题,并开展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多更新理论。同时,新课程的先进理念、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幸福的课堂和生态的课堂都要求教师具有研究的能力,就是要求广大教师,以读书为本,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头脑。

        会上,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佩平副校长带来精彩绝伦的讲座《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听了他的讲座,我觉得就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我把他的讲座概括为个词语,来指导我们今后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读万卷书和名师指路。读万卷书,就是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做到给人一滴水。推荐的书所有的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会去读,介绍的教学方法我会去践行。

      二、以教研为依托,因材施教。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会上,王佩平副校长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自身的成长与课题研究紧密相连。他分别从为什么要课题研究、怎样选择课题研究和怎么进行课题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层层递进,使参会教师在聆听中迸发出了灵感的火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的确,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真正体验到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开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以活动为渠道,百舸争流。

      学校制订相应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教学比赛,使之能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同时依托课题研究,鼓励大家勤于思考,多动笔,不写“无病呻吟”、空洞的文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种论文评比活动。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益,真正使课堂成为了师生幸福的课堂、生态的课堂。2022年9月,我何其有幸加入了晋熙教育这个大家庭,成为余洁林主任和汪生银老师主持的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策略研究》中的一员!加入我镇课题组,尤其是参加2023年3月太湖县师训科教中心开展的安庆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推介活动暨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会,我执教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风俗就在我身边》到大石乡大石小学学习交流之前的几次听课磨课,我感受颇深,受益颇多。

(1)教师要积极上公开课。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一文中告诉我们,教师的迅速成长,是上公开课使然。她说:“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2023年3月30日我到大石乡大石小学上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公开课还历历在目。为准备这一堂课,我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调整心态,接着认真选课题,然后精心备课、写教案和制作课件,随后完成板书设计,最后反复磨课。虽然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有千万条,但事实证明,通过经常上公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最大的,专业化成长也是最快的,所以公开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2) 教师要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得到了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有空如果我们可以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它就会成为我们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依稀还记得到大石乡大石小学学习交流之前的几次磨课。2023年3月5日我第一次在我镇赤土小学无生上课,接着3月21日在我镇赤土小学有生上课。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王佩平副校长对我说过的语重心长的话“你反复看看你的上课实录,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然后记录下来,及时完善,这样下次上课才能有进步。”后来在每一次上课之前,我常常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确实对自己的授课有不少的帮助。是呀,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才能获得尊重和幸福感。

(3) 教师要牢固树立团队意识。

在当今社会,教师个人的学识和水平都是有限的,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尤其在到大石乡大石小学学习交流之前的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评课过程中,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各负其职,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互帮互助。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依据安庆市王佩平名师工作室同仁们一起多年探索总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三主四步”教学模式来上《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我镇中心学校领导及课题组的教师们百忙之中抽空来听我上课,然后评课并给我提供了不少教学上的宝贵建议,尤其是我课题组汪生银老师对我的倾力帮助和耐心指导!确实在团队之中,各个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最后,我镇中心学校汪敏校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并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要勇于创新,在未来的工作中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教育之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授课教师简介:

       聂丽华,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太湖县晋熙镇天台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英语教师。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太湖县“骨干教师”,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2017.11在徐桥镇“小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2018和2019年小学英语课例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优课;2022年所执教的小学英语微课《Unit 4 I have a pen pal》 获县级一等奖。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县级获奖。2019年10月,参加安庆市课题《农村幼儿园利用身边资源自制教玩具的研究》已结题;2022年10月,参加安庆市课题《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结题。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