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林外史》中“死”的别称(济宁日报、连云港日报)

(2022-04-09 15:24:18)
标签:

文化

《儒林外史》中“死”的别称(济宁日报、连云港日报)
《儒林外史》中“死”的别称(济宁日报、连云港日报)

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洋洋洒洒四十多万字,其中的语言丰富多彩,鲜明生动,极富表现力。博学多才的吴敬梓,运用语言塑造人物、描写环境、展开情节,可谓炉火纯青。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物身上,有不同的叫法,刻划人物性格惟妙惟肖,形容得淋漓尽致。一个“死”字,就有十多种别称。有的评论指出:吴敬梓运用的语言是“‘白话’之正宗,盖行至全国,传之后世,无有人病其费解者也”。

“王冕哭着应诺。他母亲淹淹一息归天去了。”(第一回)“范举人越发慌了。夫妻两个守着哭泣,一面制备后事。挨到黄昏时分,老太太淹淹一息归天去了。”(第四回)这两处的“归天”,都是讳写痛失老年母亲的“死”。

“王冕隐居在会稽山中,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山邻敛些钱财藏于会稽山下。”(第一回) 有身份的人“死”叫“去世” ,常见的说法。直到现在,还在流行,通俗易懂。

“(汤知县)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第四回)当着汤知县的面,新科举人范进说自己母亲的“死”是“见背”,不失身份又很文雅。(此外,小说中还有多处“见背”的描写)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第六回)“挨过两日多,那憨仙寿数已尽,断气身亡。”(第十五回)“没了气”、“断气”,都是民间口语“死”的通俗说法,形象生动。

“把赵氏急的到处求神许愿,都是无益。到七日上,把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第六回)写孩子的“死”叫“跑掉”,远离亲人,生母悲痛断肠。

“这二位乃是娄中堂的公子。中堂在朝二十余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藏,谥为文恪,乃是湖州人氏。”(第八回)君王时代,尊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叫“薨”。(古时,天子的死叫崩,大臣的死叫薨。)

“蘧公孙道:‘这便是先君。’王惠惊道‘原来便是尊翁,怪道面貌相似。却如何这般称呼,难道仙游了么?’蘧公孙道:‘家祖那年南昌解组,次年即不幸先君见背。’”(第八回)询问别人的父亲是否“死”去,不好直说,委婉地说“仙游”,既是尊重,也是颂扬。

“蘧公孙上前拜见,牛布衣说道:‘适才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第十回)这里的“谢宾客”,也是“死”的委婉说法,一般很少见。

“那日太公自知不济,叫两个儿子都到跟前,吩咐道:‘我这病犯得拙了,眼见得望天的日子远,入地的日子近。’”(第十七回)和后辈交代后事,讳说自己的“死”叫“入地”,也是安慰吧。

“匡超人听见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匡大道:‘弟媳一倒了头,家里一个人没有。我店里是腾不出来,就算是腾出些须来,也不济事。无可奈何,只得把预备着娘的衣衾棺木,都把与她用了。’”(第二十回)“倒了头”,“死”的形象说法。

吴敬梓创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时,信手拈来这些“死”的别称,至今,民间交流的口语中还经常听到。

202249日《济宁日报》“盛筵”、411日《连云港日报》“山海经“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