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祠三大国保建筑之【圣母殿】

(2016-01-12 16:44:44)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晋祠三大国保建筑之【圣母殿
     圣母殿位于晋祠中轴线末端,为晋祠主殿,是晋祠三大国保建筑之一。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修葺。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前廊进深两间,显得极为宽敞。殿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实例。廊柱上面的八条木雕蟠龙,是现存中国古建筑的孤例。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http://s12/mw690/0063Xfg4zy6YvTVViVZfb&690
http://s7/mw690/0063Xfg4zy6YvTYpLJIa6&690
    圣母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圣母殿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http://s11/mw690/0063Xfg4zy6Yw0AsBoSfa&690
    20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察晋祠后,曾写有《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文中是这样描述晋祠圣母殿的:圣母庙为晋祠中间最大的一组建筑;除正殿外,尚有前面“飞梁”(即十字木桥),献殿及金人台,牌楼等等,今分述如下:

  晋祠圣母庙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成方形,在布置上,至为奇特。殿身五间,副阶周匝。但是前廊之深为两间,内槽深三间,故前廊异常空敞,在我们尚属初见。

  斗栱的分配,至为疏朗。在殿之正面,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侧面则仅梢间用补间铺作。下檐斗栱五铺作,单栱出两跳;柱头出双下昂,补间出单杪单下昂。上檐斗栱六铺作,单栱出三跳,柱头出双杪单下昂,补间出单杪双下昂,第一跳偷心,但饰以翼形拱。但是在下昂的形式及用法上,这里又是一种曾未得见的奇例。柱头铺作上极长大的昂嘴两层,与地面完全平行,与柱成正角,下面平,上面斫幽页,并未将昂嘴向下斜斫或斜插,亦不求其与补间铺作的真下昂平行,完全真率地坦然放在那里,诚然是大胆诚实的做法。在补间铺作上,第一层昂昂尾向上挑起,第二层则将与令栱相交的耍头加长斫成昂嘴形,并不与真昂平行的向外伸出,这种做法与正定龙兴寺摩尼殿斗栱极相似,至于其豪放生动,似较之尤胜。在转角铺作上,各层昂及由昂均水平的伸出,由下面望去,颇呈高爽之象。山面除梢间外,均不用补间铺作。斗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装”者极相似。虽属后世重装,当是古法。

  这殿斗栱俱用单栱,泥道单栱上用柱头枋四层,各层枋间用斗垫托。阑额狭而高,上施薄而宽的普拍枋。角柱上只普拍枋出头,阑额不出。平柱至角柱间,有显著的生起。梁架为普通平置的梁,殿内因黑暗,时间匆促,未得细查。前殿因深两间,故在四椽栿上立童柱,以承上檐,童柱与相对之内柱间,除斗栱上之乳栿及割牵外,柱头上更用普拍枋一道以相固济。

  按卫聚贤《晋祠指南》,称圣母庙为宋天圣年间建。由结构法及外形姿势看来,较《营造法式》所订的做法的确更古拙豪放,天圣之说当属可靠。
http://s12/mw690/0063Xfg4zy6Yw0WIb59ab&690
http://s11/mw690/0063Xfg4zy6Yw1crCWe7a&690
    圣母殿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中“柱升起”、“柱侧角”的建筑手法。柱升起,是大殿前檐八根廊柱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升起(每柱升高两厘米),这样不仅扩大了屋檐曲线的弧度,使翼角高翘,从外观上给人以韵律感,腾飞感,从而增强了审美情趣;柱侧角,就是大殿四周共有26根廊柱,这些柱子全部向内倾斜,形成侧角(主要是采用了力学当中三角形稳定的原理),更主要的是使建筑物更加稳固和坚实,增强了抗震性。
http://s13/mw690/0063Xfg4zy6Yw1LgSE4dc&690
http://s7/mw690/0063Xfg4zy6Yw2smmy266&690
   圣母殿殿身梁架,采用了宋《营造法式》中 “八架椽屋,乳袱对六椽袱用三柱”的结构形式,所以殿内无柱,这就使殿内空间显得既宽阔又高深,为安置高大的圣母神龛及43尊塑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斗栱的配置十分疏朗,斗栱与柱高的比例适当,避免了唐代建筑中用料的浪费,在建筑样式上也更加美观,全部斗栱都用单栱。
  圣母殿距我国现存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建筑的五台山佛光寺约晚一百七十年,在《营造法式》颁行前八十年,从上述圣母殿的斗栱配置的结构手法看,基本同于《营造法式》。
http://s7/mw690/0063Xfg4zy6Yw3519jMd6&690
http://s16/mw690/0063Xfg4zy6Yw36M1wH6f&690
http://s12/mw690/0063Xfg4zy6Yw87u8Wvcb&690
    圣母殿前檐的八根廊柱上的八根木雕蟠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蟠龙。它们怒目利爪,一派生机,虽有千年,仍鳞片层层,须发根根。
http://s10/mw690/0063Xfg4zy6Yw3KfFOxe9&690
http://s4/mw690/0063Xfg4zy6Yw3MTJMn53&690
http://s4/mw690/0063Xfg4zy6Yw3P4xqza3&690
http://s5/mw690/0063Xfg4zy6Yw3SX3hy74&690
http://s5/mw690/0063Xfg4zy6Yw3YtzEgc4&690
     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殿内有主像一尊,四周环立侍从42尊,其中宦官5尊,着男服的女官4尊,侍女33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侍从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被称之为晋祠“三绝”。
http://s5/mw690/0063Xfg4zy6Yw69Hnrm74&690
http://s2/mw690/0063Xfg4zy6Yw6bIjBvf1&690
圣母殿是晋祠楹联匾额最为集中的地方,共有楹联10副匾额16块,款款都是立意鲜明而深长,书写和雕刻手法极为精炼的上乘佳作。最为引人注目的除了前廊正中所悬慈禧御笔“三晋遗封”外,当数“永锡难老”一匾,此匾为光绪十五年(公元 1889年)祁县渠本翘所书,原本是弧形贴金大阴字,由于技艺高超,阳光反射映入人们视觉的却是时凸时凹,人称活字匾。
http://s4/mw690/0063Xfg4zy6Yw73xwNdb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