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8月04日

(2015-08-04 08:43:26)

烹调油里的不安因素

烹调油的安全性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朋友问,炒菜油里到底会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呢?要列出油脂里的有毒物质的嫌疑名单,很长的一串,有的是“天生之毒”,有的是环境污染或农药污染之毒,还有的是储藏或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有害物质,甚至是非食用的掺假物质。

油料种子里的天生之毒

我们的植物油是从植物的种子里来的,动物油是从动物的脂肪组织(肥肉)或乳脂(比如黄油)当中来的。所谓天生之毒,就是植物天然的毒素。比如说,棉籽油里会带有棉酚,菜籽油里带有硫和芥酸,大量食用的时候对人体都有危害。所以国家才会推广栽培低棉酚、低芥酸的品种。

农药污染

植物长在田里,既会吸收农田和灌溉水中的污染,比如铅、砷、汞、镉等,也会吸收难分解的农药残留物质,比如六六六,以及大豆、油菜、花生栽培过程中的常用农药和除草剂。不过,因为油脂原料是植物的种子,在同等污染水平下,种子的污染程度会比根、茎、叶部分要低一些——植物也有爱子之心,它不愿意把坏东西留给后代。

环境污染

在油籽收获之后,还可能在储藏当中被污染。其中最常见的是因为储藏条件不理想,种子长霉,污染霉菌毒素。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也是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就是黄曲霉毒素。大米、玉米、花生、各种坚果都容易被黄曲霉污染,所以它们榨的油都必须监测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收获之后的储藏、晾晒过程中也可能沾染一些有害物质,比如路上沥青散发出的气体或微粒、汽车的尾气和橡胶路面摩擦产生的致癌物,都可能少量附着在种子上;和农药、除草剂等堆放在一起也可能造成化学污染。

加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

压榨加工时直接物理压榨出油,不会引入溶剂污染,相比而言所产油脂质量较好。特别是那种有浓郁香气的油脂,最适合用这种方法来生产。比如说,花生油和芝麻油是不需要脱色、脱臭、脱酸等许多步的精炼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用白陶土、硅藻土之类来过滤,如果这些物质质量较差,可能引入重金属污染;还涉及到用酸、碱和有机酸处理,如果这些加工助剂的质量不过关,也可能引入化学污染。

在压榨之后,肯定不可能把所有的油都压出来,榨过油的饼粕里肯定还有不少油脂。这时候就必须用溶剂来提取了。有些含油脂比例低的材料,比如黄豆、米糠、玉米胚之类,直接压榨很难出油,只能靠溶剂提取。这些溶剂都是和油脂最“亲”的东西,比如六号溶剂油等,能彻底地把油提取出来。这些溶剂也都是特备容易挥发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加热到不太高的温度,就轻飘飘的蒸发走了,冷凝收集起来还可以循环利用。留下的就是不容易挥发的植物油啦。这么生产油脂的方法,就叫做浸出法。当然,多少都会有一丁点儿溶剂残留下来,但是只要工艺得当,溶剂本身质量过关,最后产品中的溶剂残留微乎其微,不会达到有害健康的程度。

浸出法提取的油脂,也要经过精炼处理。这一系列复杂处理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去掉磷脂和植物固醇,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因为某些环节的处理温度比较高,还会有少量的脂肪酸发生顺反异构,生成反式脂肪酸。所以,大部分精炼植物油,即便没有经过氢化,也会含有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的反式脂肪酸。

    储存过程中的有害物质

油脂最怕的事情是在储存过程中的氢化败。油脂的化是从少量自由基开始,逐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败产物,逐渐有不新鲜的味道,乃至有明显的“哈喇味”,这种反应其实自由基的反应,自由基是人体衰老和患病的根源,为了避免油脂的氢化,企业通常都要在油里加抗氢化剂,常用的是“特丁基对苯二酚”,是国家许可使用的抗氢化剂,不必过分恐惧。

最后,还要小心油脂分装时,劣质包装材料可能带来的污染,因为很多污染物都易溶于油脂。

烹调加热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在烹调时,加热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油脂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多。300℃以上的加热,即便是短时间,也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苯并芘。同时,油脂加热的时间越长,其中的反式脂肪酸越多,化、聚合、环化等产物越多,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

    掺假带来的毒

现实中,也有一些黑商在烹调油中掺假,比如在烹调油中兑入矿物油、地沟油(处理后的烹调废油),或者加入本不属于食用色素的苏丹红等,都是典型的“人掺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08月01日
后一篇:2015年08月0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