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岩山寺壁画
2024-11-17 11:16:19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二十一天)
5月8日
旅行的第二十一天,终于转到了五台山的外围。五台山的北入口有个天岩村,村里的岩山寺金代壁画备受推崇,这个要去看一下。
寺里是个老人在看管,我给了老人10元,以示打扰之意。
前后打量了一番后,我指着文殊殿问老人能不能打开看一下,老人说不行。我示意夫人再给老人20元,让他把门打开。行通了,但老人不允许我俩拍壁画,把我盯得很紧。
就在老人盯着我时,夫人悄悄拍了点壁画,这对我大有裨益。对照网络上的图片资料,我大体上明了岩山寺金代壁画的特点和价值,否则脑子里会是一片空白,岩山寺也就白来了。
岩山寺壁画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为界画。以尺作笔,在毛笔旁附加一支(硬笔?),沿界尺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适用于绘制建筑物、器物等,通称为“工笔界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代表性的传世经典界画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的市井风情。
界画与主流文人画不同,先是绘好基础图层,包括建筑、园林、山水等基础素材,然后在基层的上面,覆盖或添加一层佛教故事或其它市井风俗画面。这样,一幅画就由两个图层组成。
二是岩山寺壁画有它的画师。在历史上,海量的壁画我们并不知道绘画者是谁,敦煌壁画也只有零星的画工资料。在岩山寺文殊殿壁上的角落里,画者在金大定七年(1167)留下了“画匠王奎年陆拾捌”的题记。有关王奎(王逵)的资料几乎没有,基于判断和揣测,说“他在(靖康元年1126)很可能被金人掳走,前往金廷作画,推测年纪约28岁”,“临死前在山西打造了一幅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偷拍的照片就这么多了,这已经很难了。从中可以看出,非佛教题材的市井风俗图占了很大的篇幅,这正是岩山寺壁画的魅力之所在,画师王奎拼尽全力再现了汴京昔时的繁华,使我们倍加惋惜北宋的消亡。由此看出,多层次内容庞杂的描绘也是岩山寺壁画的特色。
出来时无感,但在翻看这些老照片时,回味且几分感动,这就是我常说的重新审视的“反刍”。
(43)岩山寺壁画
《华夏深处》(第二十一天) 5月8日
旅行的第二十一天,终于转到了五台山的外围。五台山的北入口有个天岩村,村里的岩山寺金代壁画备受推崇,这个要去看一下。
寺里是个老人在看管,我给了老人10元,以示打扰之意。
前后打量了一番后,我指着文殊殿问老人能不能打开看一下,老人说不行。我示意夫人再给老人20元,让他把门打开。行通了,但老人不允许我俩拍壁画,把我盯得很紧。
就在老人盯着我时,夫人悄悄拍了点壁画,这对我大有裨益。对照网络上的图片资料,我大体上明了岩山寺金代壁画的特点和价值,否则脑子里会是一片空白,岩山寺也就白来了。
岩山寺壁画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为界画。以尺作笔,在毛笔旁附加一支(硬笔?),沿界尺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适用于绘制建筑物、器物等,通称为“工笔界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代表性的传世经典界画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的市井风情。
界画与主流文人画不同,先是绘好基础图层,包括建筑、园林、山水等基础素材,然后在基层的上面,覆盖或添加一层佛教故事或其它市井风俗画面。这样,一幅画就由两个图层组成。
二是岩山寺壁画有它的画师。在历史上,海量的壁画我们并不知道绘画者是谁,敦煌壁画也只有零星的画工资料。在岩山寺文殊殿壁上的角落里,画者在金大定七年(1167)留下了“画匠王奎年陆拾捌”的题记。有关王奎(王逵)的资料几乎没有,基于判断和揣测,说“他在(靖康元年1126)很可能被金人掳走,前往金廷作画,推测年纪约28岁”,“临死前在山西打造了一幅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偷拍的照片就这么多了,这已经很难了。从中可以看出,非佛教题材的市井风俗图占了很大的篇幅,这正是岩山寺壁画的魅力之所在,画师王奎拼尽全力再现了汴京昔时的繁华,使我们倍加惋惜北宋的消亡。由此看出,多层次内容庞杂的描绘也是岩山寺壁画的特色。
出来时无感,但在翻看这些老照片时,回味且几分感动,这就是我常说的重新审视的“反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