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太极拳溯源(二)走近武禹襄

2023-12-11 10:45:47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七天) 4月24日

       前篇说到太极拳的正式命名始于何时,根据于志钧的《中国太极拳史》,说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出现之前的所有的文献史料中,从未出现过“太极拳”三字。那么,这时间不会早于1852年,也即清代中后期,或太平天国时期。

       提供《太极拳论》的是武禹襄,他在咸丰二年(1852年)或咸丰三年赴其兄舞阳县住所,其兄给了他这本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此书被认为是太极拳的核心原理,几乎所有的太极拳门派都奉之为圭臬。

       王宗岳何许人也,明代的或清代的?他的生平?至今仍不可考,因此甚至有人怀疑是武禹襄的托伪之作。武禹襄是永年的财主,文化水平高,又是个武痴,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那我们就上门看八字吧,先看看武家大院。

 


       好气派呀!武家三兄弟的大院。武禹襄的长兄武汝清在京城做官,次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县任知县,这两人均与太极拳的发展至关密切。杨露禅能去京城,疑是经过武的长兄帮忙的。而唯一传世渠道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就是经由他次兄交给武禹襄的

         武家大院系私人博物馆,无论多大年龄都须买票进入,大院展现了武家的家道殷实、尚武血统和武学渊源。

        再来看看武禹襄故居,面积比杨露禅故居大多了。

       据武禹襄的外甥李亦畲的《太极拳小序》记载:“我郡南关杨某(禄禅),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示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素闻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这段文字是说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成回归故里后,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但杨露禅“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于是武禹襄就去赵堡镇跟陈清平学,“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武禹襄的武技少有记载,零星记载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曾与之试手。“班侯三进,禹襄三仆之,并语以所以然之故,班侯乃大服。”

         武禹襄潜心研究太极拳,著有《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为武氏太极拳的经典之作。

         武禹襄的拳论言简意赅,以《太极拳解》为例,其中很多都是练太极拳的名言。如“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发劲乃上下相随,乃一往无敌”。“机由己发,力从人借”等等。至于“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和“四两拨千斤”句,更是太极拳推手的名言了。

       如果说杨露禅的拳艺改变了一个时代,那么武禹襄的拳论,尤其他提供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则奠定了太极拳的核心理论。杨露禅纵然无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终将会被淡化,而理论之光却有可能穿越时空!

       (模仿石壁上的武氏太极拳招式也来一张)

        天空从丝丝雨意,渐至云色斑斓,太极拳名家的走访渐入佳境。而意犹未尽,再访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出生地,到达时间却三天后。只能按顺序来记叙,诸位如有兴趣,敬请期待。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