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承受中做可为之事

(2024-02-22 11:03:17)
标签:

斗争哲学

存在就要承受

客观规律

分类: 原创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形成的底层逻辑和根本理念,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态度主要分为承受和抗争两种状况,人本应该以承受为主,抗争只是在一时难以接受的情况下,针对可为之事发起的斗争不可反客为主。

人总是要承受一切的,这是最客观的现实,是最客观的过程,人的潜意识会自然的把其上升为态度。而检索不完美,甚至虚构问题,进行无谓抗争,人的潜意识会把这种客观现状,这种时刻岌岌可危、排斥抗争的状态上升为态度,使人养成习惯,形成偏执认知。

这样,无形中会使得无谓抗争的态度取代承受一切的态度,并成为常态,让人步入歧途。

承受一切是人本应有的本然态度。承受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无论是斗还是不斗,无论斗到何种程度,我们都要承受,都必须承接。进行斗,只是为了获得自认为的更好结果,为了更好地承受。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从当下发起,都是以当下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和起点,一切的认识、反思、体验、思维都是为了提高认知能力和应对水平,都是为了更好应对当下服务

物质在客观现实环境中运动演化,人的一切能动性机能围绕在客观现实世界中做可为之事进化,人只有活在当下,做些实实在在的可为之事才算遵循了生命进化规律,并能获得进展奖赏,获得更好的承受。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理论在现实实践面前会显得多么的无力和荒谬。理上已经讲通了,如果在行上不把握,还是会出错。

理论贵在落实,达成知行合一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开悟,即明白事理,由正理生正信;二是悟后起修,即事必躬亲,把“理”变成生活的实践。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理论付诸实践,心灵才能体验到,在实践中才能把握到。因此,一切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循道而行,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生我们想要的客观变化,对自我个体的生存和成长才最有利。

 在承受中做可为之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