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择适合自己的斗争方式

(2023-08-10 09:35:00)
标签:

存在就要承受

斗争哲学

客观规律

分类: 原创

当我们面对难题时,可能有很多种解决的方案,这往往需要我们智慧地选择合适的路径: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思路,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必须走复杂的程序时,不要简化处理,否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需要当即作出回应的事,不要拖延滞后,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同样的,不管不问能轻松摆平的事,就不必要耗时劳神做无用功。

举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平时剥青豆,都是习惯性用大拇指指甲扣开,后来某次剥青豆时,因刚剪过指甲,再用老办法扣开会很疼,只好改法以拧劈的方法剥,居然很快,还不伤指甲。可见,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最高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是否有更好处理问题的办法,而不局限于某种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有时习惯沉迷于一种斗争方式,那是因为个人认为没有更好的斗争方式,潜意识里还没有认可其他的斗争方式,一旦新的斗争方式形成习惯,则会自然摒弃原来的斗争方式。

玩网络游戏风靡的时候,曾经历过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03年左右,电脑上玩QQ网络斗地主,沉迷其中,后来用软件刷分,达到“总督”级别。约2005年,专门研究一套四国军棋“四人对决(暗棋)”布局,且胜率很高,感觉这种游戏更有刺激性,便乐此不疲,很少再玩斗地主游戏了,直延续到2021年初,业余都以这种游戏为主,一直玩到“副军长”级别,胜率63%,很难得的战果。后来,无意中玩了几次四国军棋“翻翻棋”,刚开始输棋较多,一度嫌弃不再玩,后来几经反复,技能也有所提升,感觉这种游戏的运气、灵活性占比较大,用时短,更刺激,便不再玩“四人对决(暗棋)”了。期间也玩过其他一些游戏:红警游戏,因能同时战胜六国冷酷敌人而放弃;围棋游戏,因烧脑耗时敬而远之;QQ种植园游戏,因平淡无奇而淡忘……生活也是这样,不进行无谓的抗争,就会自然摒弃违背规律自讨苦吃的斗争习惯。

一旦养成检索不完美并与之抗争的习惯,就总能找到自认为值得抗争的不完美,我们要转变这种思维模式,要养成承受一切的习惯态度,这才是最根本的这样才能不但不怕检索不完美,还能在检索不完美的基础上,一些有价值的可为之事去做。至于发现的没有价值的不完美,我们自然会置之不理,不当回事了。

后来发现双人对战的翻翻棋规则不合理,电脑布局总会偏向某一方(就像网络斗地主游戏,发牌时会使某一方的牌特别好),而不是随机,就渐渐对翻翻棋失去兴趣,而重新着迷于四人对决(暗棋,可以自主布局)。当我们发现规则不合理,付出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就会对这种游戏失去兴趣,而不会再去玩这种游戏。那么,付出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抗争,我们为何还要偏执地玩下去呢?岂非自讨没趣。是不是之前把正常的东西定位成了不正常,并养成了与不可为之事抗争的习惯了,并且其间偶尔会有所收效,而没能给人以彻底绝望。这其间的偶尔有所收效,偶尔通过努力还能赢一盘(尽管好牌分给了对方),也许是基于这种诱惑,使我没有彻底绝望,也没有对翻翻棋完全失去兴趣,偶尔还会玩玩。但我们要认知到,其本质大前提是错误的,是不公正的,这种提供斗争规则的大前提错了,基本上注定要进行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虽然可能也会分到一手好牌,但对于胜率高者来说,分配好牌的几率要小的多,能力强者宁愿不要这种偶尔的、哪怕是平分秋色的几率,也要玩客观公平的游戏),既如此,我们就不该涉足此类抗争,哪怕其间偶尔能获得一些甜头。也许,等再次习惯了玩四人对决的军棋游戏,那种翻翻棋的游戏也会悄然退出舞台。同理,等我们养成了活在当下的习惯,一切都客观公正而实事求是,我们就会不屑于进行那种无谓的抗争了。

再好的思维训练都不如实践。心理学有条原理:“实践是解决自我认知,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是任何思维训练都不能替代的。”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做些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做无谓的抗争。

很多习惯只是一时的习惯,换个习惯,可能会柳暗花明。总会有更好的斗争方式适合自己,玩网络游戏,我们可以因失败而被扣分,我们不在乎这样的结果,只要过程刺激开心即可。人生中,做些实实在在的可为之事,不仅过程充实快乐,还会有客观的回报,何乐而不为。

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世界,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顺应规律,引导自我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周国平说:“人这一辈子,能安顿好自己的心,就是一种圆满。”人生总无常,心安是归处。在风雨兼程的路上,活好自己再大的风浪也不应该影响我们更好的存在下去

 选择适合自己的斗争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