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做人

(2022-10-28 09:20:11)
标签:

斗争哲学

分类: 原创

学会做人是人生在世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之为人的基础,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我们无论“学会”什么,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学会做人”。南宋哲学家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

做人的核心是自尊尊人。自尊是一种要求自我尊重,并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生理性的生理、安全需求是自然属性的体现,精神性的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是社会属性的体现,这些都是人类在长期生存生活中形成并得以强化,有利于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本性需求。生活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主动融入环境,为满足需求进行斗争,以力求获得最有利于生命体的生理心理的平衡满足状态。

自尊是人类道德的根基、是人类美德的起源。斯特那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自尊源于生存意志本能的奋发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张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动力就是自尊,作为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一种做人的基础性品格,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在他懂事的那一刻起就学会自尊。自尊的人讲荣辱,讲自爱,能时刻用正确言行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他们既尊重自己,又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的人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能自觉地培养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美德,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以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自尊的人有着强势的人格力量和做人的底气,他们能稳住阵脚,沉住气,他们会在不失尊严、保持自我中把握好时机、分寸和度,既给别人留有空间,又给自己留有余地;自尊的人深谙“人人都渴望被尊重,自尊才能赢得尊重”的道理,他们懂得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尊重的人,决不会去尊重别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人生是一种经历和过程,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人总要做些事,以维持生计、健康身心、服务社会。学会做人的目的是为了做成事,做成事的前提是会做人。事都是人做的,会做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做事。做人要有底线,要有原则,事可以做不成,可以失败,但人格尊严不能丢,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做人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有灵魂,有骨气,顶天立地地活着,就不算失败,就是令人佩服的成功者。孔子“不饮盗泉之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屑“摧眉折腰事权贵”……都反映了尊贵做人的淡定从容。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失去尊严;人可以不富裕,但不能丧失道德。为了所谓的世俗名利、安逸享乐,以卑贱乞讨、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的方式做事,即便达到目的了,也是失败者,会被世人所不齿。

自尊是诸德的基础,尊人是诸德的灵魂。“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既然一切价值的判断都以人为中心,既然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尊重,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尊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会尊人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别人并不是低三下四地奉承对方,迎合对方,时时事事都要做得令人满意,而是将对方视为自己的同类,以心交心,平等相待。真正懂得自尊的人,往往都很注意尊重别人,长者的和蔼可亲,名流的幽默谦逊,有钱人的乐善好施,大人物的平易近人,不但无损自身形象,反而让人感觉可亲可敬。傲骨不可无,傲气不可有。人没有不求人的时候,不屑一顾、冷若冰霜的人只会自断后路,到处碰壁,最终成为孤家寡人。一切是非功过都是由人评定的,连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干再多的事,吃再多的苦都难以被理解、难以被认可,更不会得到支持帮助。尊重需要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要想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生存、发展,就要学会自尊尊人——维护自我形象,展示能力和水平;缔结人际人脉,体现宽容和爱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融合,更需要我们树立“自尊尊人”理念,并以此来指导人生,唯此,才能在现实社会中有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发展。

自尊尊人绝非做作,更不是冷峻,而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是信仰上求高尚,行为上求自律,是成功之始,快乐之源。英国教育家纽曼说:“人格的完整对个人来说,意味着健康。一个健康的、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成功。”人总在成长中,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做人成功,成功是永远的;做人失败,成功只是暂时的。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败也都是做人的失败。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也不管他的权势多显赫,资金多雄厚,倘若不懂如何去做人,那么最终等待他的都将是失败,而且很多时候会失败得很惨。会做人了,一切事都能做好,都会往好的方面发展,感觉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不会做人,一切都是难题、挑战,甚至好事变成坏事,享乐变成苦难,良机变成霉运。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悟出学会做人的道理,没有学会做人,所以就卑怯了一辈子,苦楚了一辈子,失败了一辈子。

人生是一种体验经历的过程,凡事都有两面性,要多看到光明的一面,世事无常,境由心生,唯有心态开放,实事求是,融入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沿途的风景,享受人生。自信、勤劳、勇敢、智慧、自尊、仁慈等一切美德都是在生存斗争中形成,都有利于人类个体生存发展,否则就不成其为美德,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我们必须认同、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培根说:“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为了幸运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成长,为了学会做人,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磨砺自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曾子都要每日“三省吾身”,可见“做人”多么值得我们去学。台湾的证严上人这样说:“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和事’来练心。”反过来也是,只要心练好了,就能应付好复杂的人和事,做好自己。著名作家杨绛曾在百岁时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会做人的人总能气定神闲、洒脱幸福,他们总会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以“尊己尊人、利己利人”的眼光来审视一切,而不是以功利、浮华、自私的低俗标准来衡量价值和得失。

矜持是对别人的亵渎,对自我的贬损;懦弱是对恶人的放纵,对善者的践踏;自私是对世人的漠视,对生活的曲解……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才能铸就崇高的人格魅力,才能赢得更多机会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人生的辉煌。我们时刻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一辈子都要学做人,彰显做人的风骨和力量,展示做人的自信和成熟,体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感受做人的精彩和快乐。

总之,人是需求动物,从生存活命、到尊重、到自我实现,都是人的本能需求,社会则应因势利导,把“为人类做贡献”作为被尊重、被认可的标准和尺度,并使其成为主导性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以使人类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永远不偏离“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做贡献”这一正道。

 学会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