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犯错

标签:
犯错正常放过自己 |
分类: 原创 |
刻意反思总会满目疮痍,只要回头检索细节,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人生就是处理不完美的过程,人生就是有无数的不完美需要我们承受,每个人都在过着正常的不完美的生活。不要羡慕任何人的生活,其实谁家的锅底都有灰,不是别人风光无限,而是他们的一地鸡毛没给别人看。
既然残缺和错误不可避免,我们就要有犯错的思想准备,特别是一些小错,这样的人生才真实轻松美丽。不要刻意追求完美,追求完美虽然能给人以聪明的感觉,但是一本正经总会累人累己,也谈不上大智慧。大智若愚者才能活得轻松自在,才能不因小失大,不迷失方向,往往还能成大事。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总会选错一些人,做错一些事,乃至错过一些重要的机会。也许我们常常会去想,要是当初不这样就好了,要是还可以重新选择就好了,要是一切可以重来就好了。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有些事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越是跟自己较劲,越是在折磨自己。
何况“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有些错误还必须得犯,并且是故意为之。二战期间,丘吉尔就有意犯过“差错”。当时英国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一份重要情报:德国空军即将轰炸英格兰中部一个叫考文垂的城市。接到情报后,政府部门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大批德国轰炸机数小时后如期而至,向考文垂倾泻了几万枚炸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顷刻间就被淹没在火海之中,无辜的平民伤亡无数。后来盟军组织诺曼底登陆时,丘吉尔说:“没有考文垂的牺牲,就不能迷惑敌人,也不可能因此截获到更多的情报,也就不会有今天反击的一天。”可见,用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不失为一种断臂求生的智慧。
生活就是一边失去,一边拥有,这方面的不利,可能在另一方面对我们更有利……没有任何一种选择是十全十美的,既然总会有遗憾,也总会有缺陷,又何必要去纠结。
“解铃还须系铃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缺憾,主要由别人的自身原因造成,我们无须为别人的过错买单。有些事选择放下,不是为了原谅别人,而是为了放过自己。
如何才能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烦恼呢?阿德勒提出善用“课题分离”,就是能够分得清楚别人的事情和我的事情,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做好我自己的事,管好我自己的情绪就行,别人与我无关。比如,明明同一时间进公司,老板给另外一个人涨薪却不给我涨,我很不开心。这里,老板给谁涨薪,是老板的课题,我如何看待老板给同事涨薪这件事,是我的课题。当你不断的混淆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时,就会像一团解不开的毛线球,“剪不断理还乱。”而当双方的课题有了清晰的边界,绝大部分的人际烦恼自然也都消失了。我们永远不能指望别人对我们负责,也不会有人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去替别人着想,当你能够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你会自由很多。
人人都会有失误或不完美,没有人能够拥有完美的人生。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放过自己。《道德经》中讲:“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忠厚而不巧辩,巧辩的人往往不善良。有些事无须过多解释,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好人,等于告诉别人“我可以让你任意宰割”。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迎合乃至讨好别人,会失去自我,会活得很累。讨好的姿态往往会被人看轻,不拘小节才能显示做人分量和心胸,同时也给别人留出了空间和余地。马丁纳说:“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真的能自由的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走自己的路,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对人生最好的补偿和善待。
如果事事都如意,那就不叫生活。每个人都会经历太多太多的不完美,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艰难前行,何必跟自己过不去。活好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己和解,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活好自己,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和生活和解,放下对他人的期待。活好自己,放弃羁绊自己的人和事,学会做减法,才能轻装上阵。“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的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