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本身包含着不完美

标签:
哲学生活心理学 |
分类: 原创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完美不可避免,不完美才正常,我们要把心态放平,要学会包容。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一切事物,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以改变的,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欣赏和感恩的状态里,事情会越来越顺利。
凡事往好处想,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比如:从某件事中接受教训,会有收获;有些事不直白,能给人以神秘感;有些事不直接反驳,是对别人的尊重;有些误会,一笑置之,显示大度和坦然;做事大胆泼辣,能提升尊严;诙谐幽默,爱开玩笑,甚至做点恶作剧,会增加亲和力;善意的谎言,使事件容易让人接受……有时,人生就应该是混沌的,应该有一些被冤枉、被误解,有转嫁到我们身上的本不属于我们的能力、威严,不至于让外界一眼就能把我们看穿,从而增强自我保护的底数。
日常生活中,我们懂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接触不干净的东西有时可以防过敏”、“发烧能增强免疫力”的道理……人是阴阳平衡的产物,生病很正常。退一步讲,有病对人也是有好处的,有句老话叫“弯扁担不易断”。没有绝对的健康,真正的健康是能和疾病共处,要能够包含对立面,健康的对立面就是疾病,真正的健康就是有能力包含对立面。
人的退化就是因为离细菌太远了,如果身上没有任何细菌,抵抗力会变得越来越弱,所以说,脏一点很正常。物质是矛盾的统一体,万事万物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包括宇宙也是对称和破缺共存的,这也正体现了对称性的破缺之美好。
残缺人人都会有,人人都有也才正常,不完美才美。一百多年来,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向世人展示着美与迷人的艺术魅力,几乎成了“美”的代名词,被法国卢浮宫奉为三个镇馆重宝之一。很多艺术大师曾给残缺的维纳斯雕像设计过双手,但是结果总不理想,怎么加都感到别扭——画蛇添足。虽然没有手臂,却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反而让人觉得更美。这种美,和我们中国画和书法篆刻中讲究的“残缺美”异曲同工,残缺让人有所思有所悟,在与完美的对比中,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引人入胜。
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存在主义哲学终结人性善恶之辩的一句话:“存在先于善恶。”潜意识里的那些所谓的肮脏、邪恶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存在,它比任何关于它是好和坏,善和恶,有用和没用都要本质。荣格认为:潜意识里面都是智慧。当我们能够中立的接纳我们潜意识的所有的一切的时候,并不是把它见诸行动,只是接纳它的时候,它会自动转化为智慧,在某种意义上,它本身就是智慧,它能为我们做很多事情。而如果我们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认为那些存在于潜意识和人性中的邪恶的东西本来就不应该有,或者想通过某种修炼途径消除之,则是危险的。因为被压抑或不被接纳的那些所谓的邪恶的东西,会以某种变形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完美社会,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需要压抑自己那些邪恶的阴暗的东西,这事实上是在制造地狱。
网络上的这样一段话很有道理:其实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情绪,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独你自己不肯放过自己。任何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的过程,都会让你的日子变得更加不完美。我们身边那些婚姻不如意的、感情不如意的、事业不如意的、生活不如意的、身体不如意的、时间管理不如意的……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过度追求完美,结果走向了不完美,这叫过犹不及。
世间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乾隆皇帝说:不聋不瞎,不配当家。丘吉尔说:“完美一切,就是瘫痪一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智的人,能成事的人,不会追求完美,他们心中有沟壑,能藏污纳垢,能容忍各种不完美。接受不完美的世界是挺美好的一件事,只有带着不完美过好当下,带着不完美存在下去,才会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