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谋宏,十年风雨别长安
(2023-11-09 19:29:27)
标签:
文化 |
李谋宏,十年风雨别长安
冯春晖
2023年7月,浅浅的夏,深深的邂逅,在位于漾水河畔的陇南市西和县盛世仇池酒店,我偶遇了李谋宏。
李谋宏由一个中学生,已经成长为老练、洒脱的青年文化爱好者,他侃侃而谈,语出惊人。他是辞掉教师工作南下广东的,在那个“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中,他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追梦者!这次偶遇中赠予我他出版的三本书:《双龙寨纪事》《读红楼学管理》《平视红楼》!“十年风雨别长安,笑把无穷作梦看。”岂止是十年,暮然回首,已经二十五年多了了!二十多年,一个稚气少年已经成长为令人刮目相看的青年学人。
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我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陇南市西和县二中任教,大约是1997年光景,我被西和二中任命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当时,我向学校蔡哲校长建议,由我们语文教研组倡导成立个文学社,通过办校报的形式开展习作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以此提高写作能力。建议得到了学校的采纳,并且蔡哲校长非常支持,他答应文学社小报的打印等费用全部由学校解决!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千叶文学社就轰轰烈烈的办起来了。文学社社刊《千叶报》也立马办起来了,李谋宏同学就是我们《千叶报》的首批骨干编辑之一。
虽然文学社由语文教研组主办,但由于我工作很忙,除重要活动、需要把关的之外,具体的细节一般不参与。文学社的具体工作交给当时还很年轻的教师胡家全、张雄等参与指导,李谋宏等同学编辑负责初选,审稿,编辑工作,最终的定稿和审稿由指导老师给出决定性的意见,完全放手让他们干。也许,正是那时悄然萌动的写作种子,遇到了千叶这块土壤,就为李谋宏播种下了收获的希望。
后来,李谋宏上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读书、思考、写作便成了他的工作之外的一种常态生活了。
《双龙寨纪事》源于李谋宏对位于茶马古道的故乡的历史追忆,源于对一个村庄的乡村史文化意义的重塑。在他下广东这么多年,每次回家,都会发现老家的一些历史遗迹随着新的建设和老人的去世,不断的在流逝,所以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对村落的历史故事进行抢救式的挖掘和记录,就产生了《双龙寨纪事》这本作品。
过去的“双龙寨”,如今的陇南市西和县的上寨村,是古代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唯此,才有了别样的惊艳。李谋宏,一个成长于此的少年,从懵懂到成熟,从稚气到出走,从思念到回望,从回望到审视,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终于发现了隐藏在历史尘埃里的与众不同!陇南地方文化研究会理事魏泽民先生评价说:“爱国先爱村,爱村就要懂得村史。《双龙寨纪事》以其特别生动翔实的材料,真诚亲切的叙事,恋乡恋土的情怀,为村民提供了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双龙寨纪事》由山寨村建庄时间探源和土地流转、上寨村姓氏源流考、家神庙双龙祠的修建、茶马古道的马帮驿站、近代办学历程、名人简介、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20世纪50-80年代的农村生活、时令节日民俗、四府龙王的吃会民俗、社火民俗、婚姻民俗、丧葬民俗等十三章内容组成,内容庞杂而丰富,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风情到民俗,从人文到人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乡村记忆的窗口,让我们能窥探到西北茶马驿站的历史烟云,弥足珍贵!《双龙寨纪事》2018年由南方日报社出版出版。
如果说,《双龙寨纪事》是一个出走少年对家乡的回望与关注,对历史风烟的探究与拨沉,那么,2020年出版的《读红楼学管理》与2021年出版的《平视红楼》,则是李谋宏在企业工作后,结合企业管理,以独特的视角,从名著《红楼梦》里得到启迪挖掘出的管理精髓与人生进程深度思考。
《读红楼学管理》通过红楼梦里的人物性格等分析,从中体悟出管理与成长的哲学思辨。该书由贾母篇长寿的决策者、王夫人篇授权的领导、王熙凤篇纵览全局的执行者、平儿篇优秀的副手、探春篇体制内的改革者、贾政篇迂腐的当家人,宝钗篇全能的高参,袭人篇基层工作的优秀代表、晴雯篇悲哀的出局者,贾雨村篇失败的官场投机者,刘姥姥篇成功的推销者,周瑞夫妇出局的职业经理人等12篇章组成,通过对12位人物的分析,总结概括了人生成长与管理的经验教训,通过理家的智慧切换出企业管理的智慧,新颖独到,惊世核俗,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理想的世界,而大观园之外是《红楼梦》中的现实世界。所谓的成长,只能是把“理想世界”的梦想藏在心里,走在“现实世界”的路上,再去创作“理想世界”。李谋宏从《红楼梦》里发现了新的光亮,但愿,他智慧的思辨能成为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剑,能让有识之士少走弯路,离成功更加捷径一些!
《平视红楼》由《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喜命运与选择、从宝玉读书说家庭转型,探春的改革与王熙凤的守旧、贾雨村转型走捷径,贾府依附者们的生财之道、贾府丫鬟们的挣扎、贾宝玉的爱情与婚姻、《红楼梦》中的腐败现象,《红楼梦》中改变穷苦的努力,《红楼梦》中人性的复杂性与普遍性,《红楼梦》的对比阅读,《红楼梦》的平视视角等12篇章组成。以个体生活的阶层与生存的平视角度,基于“生活的必须”来客观透视人物命运与走向,从中发现人物的品质是与其所处阶层和生存需要相符合的,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物命运作出了客观解说。通过《红楼梦》揭示了鲜活的人性,通过对人性的剥离分析与拆解阅读,观察当下的人性,展示了人性的多样化与复杂性,这一角度也是很新颖独到的,给人启迪深刻,振聋发聩。
勤奋的李谋宏,也有过不幸与伤痛,但他乐观向上,短短几年时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出版了风格独特,充满睿智的三本书,这也许是从学生时代就积累和沉淀的结果。从他的三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一位文化爱好者的成熟与洒脱,聪慧与博学。从漾水河畔到珠江三角洲,从黄土高原到广东平原,跨越万水千山,八千里路云与月,文化背景的叠换,阅读的多元,思考的嬗变,为他打开了智慧之门,从心里流淌出了非常金贵的心绪,诉诸文字,成为了独特的心灵物语。特别是从《读红楼学管理》《平视红楼》两本书,从《红楼梦》里解读生活,解读人生,对于管理与人生成长的警示意义非常深远,这两本书应该是涉世不深、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读的好书,它是人生导师,更是历练经验!也为研究红楼梦开辟出新的路径,意义非凡,视角独特,确实是上乘之作!
十年风雨别长安,归来少年刮目看。人生路上会遇到无数的告别与再见,我们每个人都会际遇坎坷,遭遇不幸,一蹶不振,或者平平常常,苟且度日,也许能遇到贵人,一飞冲天,成为王者。但无论怎样,笃定热爱,保持定力,把握当下,在多变的生态场景里,开拓不一样的人生,应该是努力潜行的向上之路,在繁华的广东,在热热闹闹开放前沿城市,李谋宏独守孤寂,深入思考,用他的三本书,给予了我们最踏实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