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去过双龙洞,脑海中印象,原汁原味,登山往上不久,就见双龙洞,进入,洞中下方有河,长15余米,宽3米多,河上有只小木船,乘上船,得躺下,才能去对岸内洞
河上方横着块又长,又宽,又厚的石屏,与洞顶为1体,距水面30余厘米
游客到对岸,得仰躺小木船,穿过石屏下方,2岸都有管理人员,拉动着缆绳实现
游客经过石屏时,仿佛鼻子紧挨其,稍微1动就能碰到,以卵击石会受伤,非常恐怖,极富刺激,船2端各系1缆绳
所以游客经过时,在巨大石屏的压迫下,丝毫不敢动弹,胆小的干脆闭起了眼睛
40多年后的今天,不知双龙洞变化如何?
在浙师大打的去双龙洞,景区门口下,谁知一下车,管理人员来到,说这里不能停,要到前面800米处
我们下车,出租车当然不会停,会继续寻找其他乘客,但经景区管理人员这么一说,被我们理解为,还得乘坐800米,才能下车,所以上车继续前往
下车处,黄大仙景区,仙瀑洞景点,那里有售票处,景区全票80元/人,70岁以上免票,65岁以上半价,3位夕阳红门票只需80元,景交车40元/人
观导游图,双龙洞景区,国家4A级景区,包括2大分景区:双龙洞和黄大仙,首选双龙洞分景区
乘上景交车原路返回800米,这每人40元景交车花冤枉了,双龙洞景区就有售票处,只因那管理人员“这里不能停车”那句话,疑似有意为之,坑不明就里的游客,为景区挣得交通费
无可奈何,那权当付学费,阿Q精神棒棒哒
下车后,踏着缓慢上升的游步道,经过名人碑廊、叶圣陶碑文广场、双瑶池,来到核心景点双龙洞

黄大仙景区,仙瀑洞由此进

乘景交车返回至核心景区双龙洞分景区

老同学爱人贾大哥在此留影

老同学贾香文于双龙洞标志石前留影

来到20位历史名人的碑廊
这20位,从历史上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来金华山观光的众多人选中胜出,其中有孟浩然、李白、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朱元璋、朱元璋、郭沫若

叶圣陶碑文广场,叶圣陶在给学生上课,意境

叶圣陶1957年4月14日游览金华北山后,同年10月写下《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1978年此文被收录于小学语文第7册中,文题稍作改动,为《记金华的双龙洞》,从此成为1代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双龙洞也因此脍炙人口

双瑶池,这是上池,另1池紧挨其下
相传善良的小黄龙和小青龙为解救金华干旱,偷皇母娘娘瑶池的圣水,降甘露于此,因而形成,皇母娘娘知晓后,贬2龙下凡,守护2瑶池
瑶池瀑布,水源来自前面双龙洞内
双龙洞,位金华北山南坡海拔350—450米处,面积约3500平米,通过洞中石屏,分内外2洞
高科技下,2洞内全是五光十色,璀璨艳丽,不像40年前色彩单一,仅有亮黑区别,前者更能博客眼球
外洞洞口左壁上有“双龙洞”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走进洞口,前左旁有1黄色石瀑,又犹古人衣袍,传说仙人吕洞宾曾藏于此处,还望见洞顶上有许多蝙蝠聚集、倒挂、栖息着,比较罕见
洞口右壁上崖刻多多,其中“双龙洞”崖刻中龙倒写,有特定意导
洞口右边还有个弧形小石洞

双龙洞总面积约3500平米,分内外2洞,这是外洞,面积1200多平米,高7-10米,深33米
左洞壁“双龙洞”3字金光闪闪,为唐朝文人手笔;洞正中上方“三十六洞天”红色大字为现代书法家于右任的手迹,写于1933年;第36洞天包括风景区内双龙洞、冰壶洞和朝真洞3洞

沿洞壁往前,观见石瀑,又似古人衣袍,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藏于此处
其右旁前洞顶,倒挂着许多蝙蝠,在栖息

放大摄,很壮观,至少100只以上,能观如此多、且聚集于1处,还如此清晰的场景,今天才遇见,不错不错

洞口右边,此景佳
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天然玉成,奇也神也
右壁上“天洞”2字为宋代诗人、书法家吴琳的手迹

右壁下方“双龙洞”3字为近代合肥游人张尔琪所写,其中龙字反写,寓意深刻,提醒同仁,要见双龙头,须从洞内往外,看洞口,才有可能
入围栏向前,检票,乘船进入内洞
掌管乘船的工作人员,态度十分生硬,不带分毫情感,貌似初级阶段机器人,游览过许许多多景区,这工作人员态度属于垫底
乘船,几乎贴着石屏下方过,如此惊险,中国唯金华双龙洞有,游览方式为世界独有,这极具刺激、魅力无限的美妙游览,被如此不近人情的服务大打折扣
加上以上不能停车1事,不由得对金华双龙洞的服务管理很有反感!!!
进入内洞,里面的洞天更大,面积2200余平米,洞内石景千姿百态,有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等;地下泉水众多,叮咚响;外洞见龙首,内洞见龙身、龙尾和龙爪;还有其他数十个岩溶景观,惟妙惟肖,。。。
爪;还有其他数十个岩溶景观,惟妙惟肖,。。。

内洞码头,1男子乘船进来,正准备下船
说些轶事:老一辈中央领导人都来过双龙洞,其中2位进入外洞,没去过内洞,这2位,1位是毛主席,晚年发福,被石屏卡住;另1位郭沫若,文人怕羞,不愿仰卧船上

这是青龙和黄龙的身体和尾巴吗?有些牵强附会

2龙头于外洞口,从洞内往外,看洞口,才会观见
从内往外摄,2龙头,只清晰观见1龙头,有“双龙洞”字的前上方
另1龙头是不是在洞正中上方,还是在另1边的洞口,看不清楚,估计拍摄角度没掌握好

内洞,钟乳石多多,且细腻美观,象形景观多多

景观石景
1 将军腿,非常像

2
老寿星俯瞰仙桃

3
海龟探海,于图景中间

此无名景也很美
游览毕往上,被洞顶上的轰鸣声吸引,急速向上登去,来到第2层洞内,那是冰壶洞
老顽童不记得40多年前那洞是否游览过,只记得第1层的双龙洞,可见游览过的双龙洞令人刻骨铭心!!!
冰壶洞,位于北山海拔580米处,其特点:
1
洞口朝上,洞深120米左右,洞口小,洞内大,形状犹壶;洞内寒气阵阵,夏天洞里似冬天,洞名由此而来
2.洞内瀑布,犹万马奔腾,气势雄伟,为全国岩溶洞内最大的瀑布
3.洞内瀑布有上下2瀑,谓之母子瀑,子瀑在下,母瀑更大,极有气势,魅力无限
其高达20多米,于洞口右侧下50米处飞喷而出,落到洞底,上演飞珠溅玉,流星飞舞般后,迅速渗入洞底,无影无踪,故冰壶洞没有水潭
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冰壶洞美轮美奂

往上来到冰壶洞,首先观见子瀑布,犹1妙曼女子,着蓝纱薄衣,阿娜多姿,正翩翩起舞

附近有定海神针和神仙守护着

再往上,观见华丽,富有魅力的冰壶瀑

啊,终于见到完整的冰壶瀑,光彩夺目,华丽美妙,富有韵味

人老珠黄,也定要在此与老同学留影

登上洞口,附近有亭,亭中立碑,碑上“冰壶洞”非常醒目
以前冰壶洞与双龙洞不相通,连通应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从郭沫若1964年5月未进双龙洞内洞,却游览过冰壶洞,并赋诗予其,可看出
冰壶洞内共有260多个台阶,走出该洞,附近即是道教金华观
金华观内供奉赤松黄大仙,后者出生于公元834年,在此得道成仙
由于其奉行扬善惩恶,有求必应,深得民众拥戴,其成仙后,被民间建庙供奉,日渐蔓延开来,现在黄大仙道观不仅在大陆、而且在港澳、在东南亚国家都有黄大仙道观庙
黄大仙道观在黄龙洞风景区有2处,1是黄大侠祖宫,另1即是金华观,前者古时称谓赤松观,后者为赤松下观,黄大仙黄初平,号赤松子,修行于祖宫附近的韩真洞或仙瀑洞
最早用文字述说的是道教高僧葛洪写的《神仙传》,叙说黄大仙“叱石成羊”之故事 ,发生地就在金华观地域
1991年对金华观扩建重修过程中,发现留存下来的1些石羊,并接2连3出现灵异之事和现象,引致时任景区管理局副局长陈连根,写下《神奇的巧合—金华观(黄大仙庙)修复纪事》,记载了许多灵异现象

赤松亭,前往金华观途中,该厅朴实厚重8角,为金华观的组成部分

金华观,原名赤松下观,始建年代已无从查证,估摸最早为公元4世纪,重建于宋代公元1117年
金华观内供奉黄大仙黄初平像
黄初平(公元328—386),金华兰溪人,15岁随道士到韩真洞或仙瀑洞修行,成仙后,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深受敬仰,于是当地在此建赤松下观,在韩真洞地域建赤松观,现为黄大仙祖宫
叱石成羊的故事,应是建赤松下观的主要原因,个人推测!
黄初平赶着羊群,随道仙来金华上修行40载后,其哥黄初起寻至到金华山,见弟后问起羊群,答,就在近处,其哥只身前去,只见白石,返回后,一起再往,黄初平此前已成仙,对着白石喊“羊起”,于是白石变成羊,数万头
金华观墙上此图案博眼球
参观毕,下山来到公交车站,15:40乘Y3旅游公交,金华火车站与老同学夫妇作别,下车,进入火车站内,却被告知,是金华站,非西站
离开车17:52只有1小时,时间显然来不及,于是去西站改签19:15K1396次,离开金华,到家22:30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