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民间艺术博物馆,打量着沿街满目几百年前保存较好的店铺,不由得与南方的几百年的房屋作比较:南方基本上难以保存,原因主要北方气候干燥,风大,建筑厚重,而南方气候湿润、建筑相对单薄,木质房容易遭摧残,个人观点!
经过怪街、聊斋惊魂、小广场,来到千佛阁,高高矗立于街中间,被誉为龙的脊梁
这千佛阁,原为三清阁,里面供奉道教的3位始祖,后随着佛教的东传,此阁道教神仙等退出,佛教3圣进驻,之后山墙的壁画上有了千尊小佛,故谓之千佛阁
青龙古镇道教1统,转变为道佛共存,这种情况全国普遍存在,感叹历史发展的必然!!!
不过1般情况,佛教进驻道教地域,往往得另起炉灶,像青龙古镇拱手让出道阁予佛教,比较少见
千佛阁附近即是文昌宫,参观后沿着民艺街,直到坦途阁,景区的北门
13:20返回,捡漏佳景,或去其他支街参观游览,出景区14时
千佛阁,里面供奉观音、文殊和普贤3大菩萨
千佛阁,真武阁和玉皇阁,古代有铁门,关门后,街面如铁桶一般,十分安全
青龙古镇5里长街上共有雄伟高耸的5道阁,全国罕见!!!
文昌宫
始建于公元1614年, 是古代读书人的重要的精神支柱
仅清代至民国时期,王家历任官职中,3品有3人,5品17人、7品(县级)100余人,进一步证实青龙古镇,王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从文昌宫东望,见到高高的烽火台,矗立于山顶的城墙内,历史2000年
步入紫塞牌坊,即是民艺街
街2旁多是当地小吃,饮食等,看有山西大麻花,甜咸都有,各来一些,买了半斤,肚子饿,味道佳
来到北门坦途阁,好美啊!龙凤呈祥,栩栩如生,宣传着青龙古镇的奇特吉祥的建筑格局
坦途阁,“坦途"2字,慈禧太后手迹,1900年,8国联军入侵,其仓惶出逃,路过此镇,住在王家闺女秀楼上
返回,寻找未去过的景点,来到明地道
明末战乱,为防止土匪侵扰,保护生命财产,全镇动员,建起风头寨、土怀沟、文昌地道等军事建筑,形成了1套完整的民间防御体系,地道内平时储物,战时藏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