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人生顺口溜
(2023-03-08 16:25:04)不经意间想起了顺口溜,想起来就一发而不可收,一段段顺口溜就顺口溜出来了:“长岭对石山,辈辈出状元”“肚子疼,找老邓。老邓没在家,找三疤,三疤在家磨刀子,吓得小孩好好的”……细细咀嚼、品咂起来,顺口溜就像生活中的“油盐酱醋”,从儿时起就一直调剂而相伴人生,调剂出了生活的趣味和人生的品味,有些有意义,有些有意思,浸润着生活,相伴着人生。今天把它写出来,让顺口溜“溜”到人们的心间。
顺口溜,是一种语言现象,从生活中来,不知产生于哪个年代,在有的时期、阶段还非常盛行,说到热闹处,许多人都能顺口说上几句,很普遍,很随意,所以就被人们叫做:顺口溜。《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顺口溜】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等,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说的比较贴切到位。
从记事起,我就常听到这种顺口溜,不过,那时候常听着它的内容,而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叫顺口溜。记得过去年代孩子们哭的时候,都会习惯说肚子痛,一时制止不了。大人们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按照习惯性传下来的土法(顺口溜)“对症下药”:“肚子疼,找老邓。老邓没在家,找三疤,三疤在家磨刀子,吓得小孩儿好好的。”那时经常在大街小巷听到这句顺口溜,也见到正在嚎啕大哭的孩子,听到这句顺口溜后,纵然再大的哭声也会嘎然而止,并赶紧往大人们身后躲藏,可见这段顺口溜有着多么大的功力。
随之渐渐长大,便听懂了大人们说的顺口溜。儿时母亲在外工作,我是祖母从小看大的,自小就听她念叨这样那样的顺口溜,最常听到的一句顺口溜是:“长岭对石山,辈辈出状元”。因我家正对着东面的长岭坡和石山。长岭坡的南边有一个天然突起的神奇的酷似“牌坊”的石门,被乡人们称为“小石门”,与它遥遥相对的还有一个神奇的“大石门”,形成了天然的神秘屏障,在大小石门之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曲径通幽,通往大石门外,这是青州至登州府赶考、打官司古驿道上平度县至招远县路段的必经之处,所以说,这条小路也带有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再说石山上立着一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状元石”,从山脚下一处看,纱帽翅活灵活现,酷似一位面朝西南方向的开封古都的状元傲立山巅,这就更神秘了。这样一来,祖母经常念叨的不知从什么时候一辈辈传下来的顺口溜,便更有说服力和神秘感了。从小时候,我就记住了这句顺口溜,直到现在,乃至将来。因了这句顺口溜是从老家“土生土长”出来的,接地气,有趣味。
祖母还常念叨的一句顺口溜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后进来”。她常带着无奈的表情对我说:“天下的衙门口都是朝南开,天下乌鸦一般黑,打官司从来都是有理无钱的后进来,甚至莫进来。咱这里过去属于莱州府,穷人们漫山越岭地去打官司,吃尽了苦头,光有理没有钱,打输了官司又受尽了窝囊,唉、唉……”儿时听了祖母唉声叹气的,我听了心里也不舒服,这句顺口溜也就刻骨铭心。
每逢下大雪的时候,祖母往往望着漫天鹅毛大雪,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大雪下得涌,瓦屋白草岭。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我开始听不太懂,后来祖母教我说:“下大雪的时候,本来是瓦屋却变成了一道道百草岭,黑狗身上变成了白色,白狗身上像肿了一样。”这样我便听懂了。再下大雪的时候,我就有意地站到天井里,跑到大街上去验证祖母说的顺口溜。我抬头仰望一栋栋瓦房盖上了皑皑白雪,真像一道道“百草岭”,再低头看着我家和叔叔家正在雪中嬉戏的黑狗和白狗,我家的黑狗确实“身上白”,叔叔家的白狗就是“身上肿”。这么神奇有趣的顺口溜,不记都不行。
母亲还教我一些做人的顺口溜:“人生不觉地面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先吃苦,后享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跟好人学好人,跟马虎学咬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使我在各个不同年代都颇为受益。母亲还把她打算盘的顺口溜教我应用到生活,使我在现实生活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下五除二”等顺口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母亲堪称用顺口溜教我做人的老师,想起顺口溜,我就会想起天堂里的母亲。
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也常说起顺口溜,顺口溜走进了童少生活,逗起了童趣,吊起了胃口。那时常说的顺口溜是:“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簸箕,到老够过的。”寓意着“斗”越多越好,越能存放粮食,就会越来越富有。看手指肚上几个“斗”和“簸箕”,在儿时的小伙伴们中也风行了好一阵子,一时间引逗着我和小伙伴们似乎很认真地相互掰着手,辨认着谁是几个“斗”,几个“簸箕”,很有情趣,这是生活本身带来的情趣。
儿时还常说的顺口溜:“谁家门口高?俺家门口高。高几丈?高三丈。三丈几?三丈三。绕着门口转一转。”这样的顺口溜,女孩喊的多,常常在跳房子时边跳边喊,喊出了做游戏的兴致。
儿时的假日里,邻居亲戚家一个漂亮女孩叫刘艳,从城市来到了乡村,而她给乡村带来的不仅是漂亮的外表,更是文雅的内涵,尤其是她带来的顺口溜使我们这些乡村孩子如沐春风。记得她说的最有意思的顺口溜是:“咚布隆咚锵,我叫李修阳。鬼子来抓我,我就爬东墙。东墙有大炮,我就下地道……”这句顺口溜使我常常想起。
儿时还常听大人们说着有趣的顺口溜,也就记住了。譬如:“别看我老头胡子黑,一样领你上东北。东北一棵马莲花,一辈子万年不想家。”“别看我老头胡子没几根,一样吃个好东西。”“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子赶中游。”听起来琅琅上口,咀嚼起来蛮有滋味。老家还有一位叫乔洪宝的,19岁就到青岛闯荡、打拼,干了没几年就卷了掌柜的铺子,自己当了店铺掌柜,很有成就感。回乡后上了些年岁,他就愿用顺口溜似的说出来:“想当年,咱乔洪大宝在青岛,想吃啥就吃啥。”旁边有人听了就说:“你想吃啥就吃啥,咱想不吃啥就不吃啥”逗得村人们哈哈大笑,这样的顺口溜就像生活的调料,调出了生活的味道,滋味悠长。
儿时常看《地道战》《地雷战》《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电影,也记住了影片中的顺口溜,在和小伙伴们剜菜、割草的间歇里常常说起,一人说起,众人响应,一时间顺口溜不断,有点意思。记得在影片《地雷战》有一句顺口溜是:“不见鬼子不挂弦,见了鬼子就挂弦”,在《地道战》中有一句顺口溜:“高家庄高,高,实在是高!”在《奇袭白虎团》中有一句顺口溜是:“搜索队,搜索队,打起仗来往后退。”小伙伴们都把这些顺口溜带到了田野、村庄、乡间小路……顺口溜滋养着小伙伴们的心灵,使枯燥乏味的乡村有了颤颤灵动的气息。
上学时,顺口溜一直在伴随着学习、成长,成了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品。记得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集体走村串乡,到离家十里左右的七里河小学听“学雷锋”报告,给我们作典型报告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她不卑不亢地讲述着平度实小学雷锋小组伺候姚奶奶的故事,令人感动,激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们在为姚奶奶下饺子时,因不太会下饺子,不慎将好端端的饺子下碎了,心里直后悔,当怀愧疚之心将饺子端到姚奶奶面前并做解释时,姚奶奶不仅没有责怪她们,还笑呵呵地说着一句顺口溜:“煳饼子烂面汤,饺子碎了香。”正是这句顺口溜使我一直铭记在心,并一直记着平度实小学雷锋小组伺候姚奶奶的故事,有一次当中说出来,同事尚福平说:“姚奶奶,那就是俺姥娘。”你看吧,顺口溜的作用有多大。
校里校外,老师、家长和村里父老乡亲常用顺口溜向我们灌输着一些进步思想和做人的道理。譬如,“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喝着甜水长大的。旧社会苦没尝过,战争年代没见过。”“苦不苦,比比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天要下雨先刮风,马要喝水先摇鬃。”这些顺口溜,都潜移默化地起到了作用。
记得随学校参加社会劳动时,常听老书记乔洪业用顺口溜鼓励大伙:“平度大地无冬天,地冻三尺照样干。”“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听了特别鼓舞人心,感到再苦再累,心里也痛快。
及至到了中学时代,为了记牢各科知识,把顺口溜当成牢记知识的法宝,譬如,“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氢气检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火地并排走,地线进灯头。火线进开关,开关接灯头。”……那时各学科的顺口溜,确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不时地一句顺口溜就会“溜”了出来。
后来参军到了部队,最经典的一句顺口溜就是:“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顺口溜曾激励着多少卫国将士冲锋陷阵,在所不辞;老兵复员时,常听到的一句顺口溜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顺口溜胜过了多少连队指导员苦口婆心的说教。每当听到这句顺口溜,许多军人都会流下感动的泪。
从部队转回地方后,单位历经平度著名的“三大会战(电力、化肥、水泥会战)”洗礼,不断成长壮大。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我发现了两条经典的顺口溜。一条是:“胶东大地一片红,唯有平度不过纲。”说的是粮食产量没过《纲要》,要奋力跨《纲要》。所以这才有了第二条顺口溜:“说了算,定了干,天大困难也不变。”这句顺口溜曾激励着一代代平度电业人奋力拼搏,勇往直前,顺口溜在当年的“三大会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震撼人心,鼓舞士气。
1991年6月,我在参加全国电力通讯员培训班时,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的赵景云老师给我们讲新闻课时,曾引用了顺口溜“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大多新闻课程内容早已忘记,而这段顺口溜却始终铭刻在我心里,清晰如昨。
2006年,我到新疆石河子市接受“红色教育”时,讲解员讲了一句十分经典的顺口溜:“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兵团官兵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他们的英雄壮举在激励着代代后人。兵团编出了这样贴近实际的顺口溜,旨在把这一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让石河子市开出继承传统、再创辉煌的鲜艳之花。在石河子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红色教育,这是我迄今为止党性教育最好的一课,一句看似平常的顺口溜,它的内涵是平常人都难以做到的,每每想起,撼动心灵!
社会上也一直流传着这样、那样的顺口溜,譬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东风吹,战鼓擂,革命小酒谁怕谁。”“对上级甜言蜜语,对舆论豪言壮语。对来宾花言巧语,对群众谎言假语。对同事流言蜚语,对下属狂言恶语。对情人温言细语,对自己胡言乱语。”“人若不喝酒,白来世上走。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个胃下垂。”“酒量是胆量,酒瓶是水平。酒风是作风,酒德是品德。”“打麻将三天五天不累,喝茅台三瓶五瓶不醉,下舞池三夜五夜不睡,干正事三年五年不会。”有些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有些是抨击社会不良风气的。
顺口溜,相伴人生,针砭时弊,鼓舞人心。顺口溜,真成了我人生的法宝,是人生不竭的动力。
乔显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