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心态的另一种可能性--孙建锋

(2025-06-16 08:21:34)
标签:

教育

365

六岁时,我把这幅杰作给大人看,问他们我的图画吓不吓人。他们回答说:“一顶帽子怎么会吓人呢?”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我画的是一条蟒蛇在消化大象。

《小王子》开篇的故事隐喻: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认知和内心。

尽管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但是,只有少数人记得。记得者,心里仍然住着那个小小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讲,每个大人都可以复归小孩;小孩完全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喻玩儿的重要性,甚至玩儿是一种科学:在新西兰的教育中,海洋、土地、动物,都是重要的。人并不是中心,知识也不是中心,它是在玩耍中自然产生的,是孩子自己探索、领悟而来的。老师和大人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一切保持兴趣,并乐于解决问题。他们总是退到一边,耐心等待被孩子们使用。这是教育心态的另一种可能性,也是生命样貌的另一个版本。

熟读《江雪》之后,老师让孩子品词析句,有个孩子认为“钓”字用得好,它打破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静;另一个孩子则认为正因为它打破了周边的“寂静”,恰恰说明了钓者有执念,内心“不寂静”,其独处不够纯粹。

执教老师旋即抓住契机,抛出三个非连续性文本,把孩子关于“寂静”的对话引向纵深——

1.我喜欢在绝对独处和自由自在的时候一睹壮丽辉煌的景象。我的视野范围内,看不到一座房屋和一个人影;除了大自然的声音、呼啸的风声与汹涌的海浪,我也听不到其他声响。我发现,此情此景让我深感敬畏与震惊。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觉得自己很渺小; 我被这些巨大之物包围着,似乎渐渐缩小到了不复存在的程度……(克丽·安德鲁斯《步履不止:一部女性行走史》)

2.梭罗酷爱独处,他说:“我遇见的人往往还不如他们打破的寂静有文化。”梭罗最精辟的传记要数爱默生所写:“很少有人像他一样能放弃这么多东西。他不工作、独自生活、不结婚、不上教堂、不投选票、不缴税、不吃肉、不喝酒、不抽雪茄;他是一位自然主义者,却不设陷阱也不用猎枪。他没有需要克服的欲望、没有多少胃口、缺乏激情,也不被华而不实的小物件所吸引。”

3.据说这是爱伦·坡时常吟诵的诗句:

我祈愿独自生活,

我祈愿尽享上苍的赐予,

形只影单、无伴无侣。

没有爱,没有妒,没有恨,

没有希望,也没有疑虑。

这何尝不是教育心态的另一种可能性——去呈现更多事实的褶皱,挖掘表面之下的深度,打开更多人的视野,让人看见某种可能性,而看见之后,就可能会发生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