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要靠家长
(2024-10-10 08:37:17)
标签:
365教育 |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道出了多少妈妈的心酸。
熬过了带娃的辛苦,又碰上了教育的挑战,现在才明白,
生孩子虽然痛,养孩子虽然累,但最难的还是如何教育。
管的太严,担心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太过娇惯,孩子可能变得无法无天。
本以为孩子长大了会懂事,结果却越大越调皮。
生养容易,教育真的很难。打骂是声嘶力竭,事后又后悔不已。
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没有被生活击倒,却输给了身上掉下来的肉。
为什么小学教育让家长如此无奈,越来越靠家长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本质决定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并且伴随孩子长大,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
所以,从这一点看,在孩子教育上家长的确排第一位置。
只有好家长才有好孩子。
上届学生中有一个女孩,她舅舅离婚后没有时间管孩子。
于是舅舅就把孩子送来和她家。两个孩子都在我班上。
女孩儿家里条件很好,妈妈也是十分有爱,
所有吃穿用度两个孩子都一样,连课外兴趣班和辅导班都是一起上,
两人同进同出,很是让人羡慕。
女孩的妈妈是一个比较鸡的人,对孩子的学习十分关注,
两个孩子一二年级时都是出类拔萃,各类活动中都能见到她们的身影。
但从三年级开始,舅舅家的孩子成绩开始下降,
到了四五年级,已经处于班级后列了,而女孩一直遥遥领先,
占据班级前几名的位置没有下来过。
原因是舅舅家孩子回到了外婆家,外婆只能管孩子吃穿,
在学习方面给予不了任何帮助。
可见,没有家长的监管,孩子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各科老师都为孩子感到惋惜,然而老师能做的实在有限,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根本管不过来。
所以家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2、突破阶层固化的需要
什么是阶层的固化?
说白了,就是大部分人要生活在底层的。
在教育上,制定规则的人,一定是金字塔塔尖的那批人。
这些人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想方设法不让底层的人有超越的机会。
所以普通人要想突破阶层固化这道藩篱,
一定是看父母的水平,看父母的规划,看父母的付出等。
这样家长势必要设计出符合孩子的人生规划,
从小学开始卷孩子的学习。
千万不要相信快乐教育。
在美国,快乐教育都是为下层人设计的,两三点就放学,
很多学生放学后就在街上瞎混,或是去同学家看电视、打游戏,
甚至有的沉溺于毒品、酒精而不能自拔。
而上层人的孩子都是精英教育,从小接受严苛的教育,
将来他们是要继续做精英的。
3、老师不敢管
这是当下教育的一种怪相,老师不敢管学生,作业不写不敢管,
违反纪律不敢管,老师被迫躺平。
有些岁数的过来人都知道,小时候假如老师打了孩子,
家长不仅不会责怪老师,找老师麻烦,
而且还得打孩子一顿,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被教育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老师稍微碰一下孩子,不是找老师理论,
就是告到教育部门,或者曝到网上了……
这种情形下,老师哪敢管教呢。
所以当老师不敢管、不能管了,只能靠家长自己去管了。
4、资源共享
在资源共享、资源爆炸的时代,基本上在网上没有秘密了,
网上各类课程都有。比如孩子语文学不好,去买个课;
数学学不好,去买个课……哪科不好就买哪科的课。
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自然就靠我们家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