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例说如何设计推进课--严君说
(2024-01-09 08:31:34)
标签:
教育365 |
精心设计名著阅读推进课,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比较分析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高阶思维有重要作用。
一、比读,在比较中培养语文高阶思维
初读名著后,学生对人物思想、作品主旨、艺术手法等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知晓等低阶思维阶段。名著阅读推进课既要对前面的阅读进行总结提升,又要对后一阶段做好导读,是一种较能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课型。教师如果能巧妙设计比读环节,便能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作品的思想魅力,提升其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高阶思维。
1.
2.找相同,比共性在比读变化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读共性,如:在孙悟空的众多变化中,有没有什么是坚守不变的?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会发现,孙悟空正义的本色、疾恶如仇的性格、护送唐僧的执着、果断勇敢的精神、对自由的追求等是始终不变的。在比读武松时,我们也能发现,在他的一生中,锄强扶弱、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淡泊名利等品质是始终不变的。比读的过程,既能让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精巧设计、文学人物精神的坚守与蜕变,还能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发展学生总结、归纳、评价等语文高阶思维。
二、辨读,在思辨中提升语文高阶思维
推进课绝不能满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经历的简单梳理,而应立足书本,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会对作品形成一定的认识,也会产生一些疑惑和分歧。如何解决疑惑和分歧,引导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尝试辨读课的教学。辨读立足于学生对作品已有的了解和思考,意在通过辨析,使学生对作品的核心内容,对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困惑有一个更理性的判断。
1.
2.在辨读中明理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学生普遍不喜欢宋江,主要原因在于宋江一心想要招安,痛失了梁山大好事业。“宋江为什么一定要招安?”“跟朝廷继续对抗下去不行吗?”这些问题成为学生心中的困惑。对此,笔者设计了辨读:不招安到底行不行?在思想交锋中,学生逐渐发现,宋江选择招安,纵然受忠义思想的影响,但这也是他作为梁山领袖,为这个团队谋求出路的一种选择,是作为群体的他们回归体制内正义的一条出路。辨读既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更是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提升高阶思维,获得辩证思维发展,提升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创读,在应用中实践语文高阶思维
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知识是学生具有语文高阶思维的重要体现,教师必须为学生建立思维实践的支架。因此,名著阅读推进课不仅要激励学生继续阅读,更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理解、自主表达和自主实践。教师要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创读环节,让学生实践高阶思维。
1.
2.在创读中理解主旨在《骆驼祥子》阅读中,教师一般都会带领学生梳理祥子等人物的人生轨迹,分析其形象特征。这样的设计对作品主旨的分析、对学生拓展思维的训练是有限的。教师不妨创设更开放的问题,引领学生更新自己的理解,如:在祥子一生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中,如果能改变其中某一件事情,你觉得他的悲剧人生能改变吗?在所有人中,你觉得最悲惨的是哪一个?通过创读探究,学生就能理解:祥子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无法改变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每一位底层民众的悲剧。
3.在创读中发展自我教师可以创新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水浒传》阅读中,教师设计“梁山英雄风云榜”,让学生对众多人物进行评述。在《西游记》阅读中,教师设计“名著讲堂”,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度探究并分享。在《草房子》阅读中,教师设计“看电影·读原著·写影评”活动,指导学生结合阅读感想写作评论。教师创新语文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从关照文学走向关照自我,发展语文高阶思维。(摘自《中学语文》,作者张铭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