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年级起,就减少对课件的依赖吧----虫虫

(2023-09-04 08:33:59)
标签:

教育

365

在职初的那两年里,还未使用统编版教材,用的是北师大版,因此,在网络上可以直接使用的课件并不多。那时候也很辛苦,做一课的课件起码花费两小时有余。白天,忙着在班级里,忙着处理各种杂事,时间不经意间就溜走,只能回家以后急急忙忙,挑灯夜战,赶做课件。那时候对课件很依赖。总觉得,没有课件我进不了课堂,上不了课,不知讲什么,孩子会不感兴趣。我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都一字不漏地打在课件上。我常常认为自己极其认真和努力,常常自我感动,沉迷其中。偶尔,遇到喜欢的课,想要复制模仿一下,就自己一张一张照着做。有的老师的课,某一个环节我觉得很棒,也会模仿着做一两张,择其精华,借鉴学习。
这两年突然发现,有时候,课件也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班的孩子从一年级起倾听习惯就特别好,倾听能力很强。在前期,我一直在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会刻意给他们倾听任务来刻意练习。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很重要——我并不是每节课都会用到课件。
在前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遇到一些课文内容的考试题目,本可以直接翻书查找到答案,但你告诉他:“你翻书看看啊。”他翻来翻去,也没找到地方。对语文书竟然一点儿都不熟悉!很多课文讲了,分析了,甚至能背了,但是孩子找不到在书中的地方。这真是我教学的重大失误啊!因此,在熊猫班一年级时,我就减少课件的使用,第一是保护孩子们的眼睛,减少辐射。第二是带着他们多亲近书本,熟悉书本。读课文,看书本。读词语,看书本。课后题,看书本。能不看PPT的就不要看PPT,书上有的就不要打在PPT上。
很多老师认为,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把课件做得特别复杂,摘苹果,跳跳棋,各种卡通人物动画,五花八门地跳出来,想要通过这些东西引起孩子的注意。其实,这真的就跟看动画片一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但有无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以及习惯的养成?有无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有无真正让孩子亲近语言文字,感受到文字的画面和韵味?我感到很困惑。做那样精致的课件,其实非常耗费老师的精力和时间。我是个懒人,不会耐着性子做那么完美。有朋友问我要一年级的课件,翻出来也就除了上公开课以及必要的,需要演示的课,我的课件没有做几个。
我觉得,低段语文课需要千方百计地增加互动感和参与感。
在上课过程中,多让孩子来互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想不跟着你走都很难。我比较喜欢做一些传统的词卡,图片,给孩子看。学拼音的时候也玩儿过拼音日历,拼音转盘,让孩子来参与。还比较喜欢使用传统的板书,简笔画。教孩子标自然段,直接把语文书投影出来,和他们的书一模一样,更形象。
像写字教学,可以利用好语文书后面的田字格,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了要求,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像朗读指导,我让孩子们多接触书本,关注上面那些小小的可爱的标点符号,他们就能读出正确的停顿,连写话都很少出错。像书上的插图,用插图来理解古诗,理解难理解的句子,其实很方便,不用再刻意去找另外的图做在PPT上了。课堂上,孩子关注的第一个是老师你,第二个是语文书。多了,其实他关注不过来的。我把做课件的时间花在了多朗读几遍文本上,多读了几遍词语上,多写了几次生字上,多想了一下孩子的难点在哪里,我要怎么去解决。在少用课件的同时,我倒觉得语文书编得很不错,很符合儿童心理和审美。
虽然我没有达到支玉恒老师那样“一支粉笔”就可以上出一堂出神入化的语文课,但我向往之,努力之。当然,公开课另当别论。课件对有些难理解的地方,对创设情境,对汉字的演变等等,还是非常有用。用得适当,用得适时,就是好资源。用得过度,就是浪费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