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窦桂梅:校长的职责,就是努力把教师的成长当做最高的荣誉

(2022-07-01 11:11:54)
标签:

教育

365

一个校长的自我领导力,就是不断地努力让专业锋芒化作自带光芒

 

“一个校长的自我领导力,就是不断地努力让专业锋芒化作自带光芒。” “校长的群体领导力,就是努力带领你的教师,进而带领学生,甚至家长,找到前行的航标和远方的灯塔……”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分享了她作为校长的几个思考,一起来听听她都讲了什么。
  每天我看到不同的孩子,总在思考如何从群到类,从类到个体,再回到适合基础教育的儿童普遍规律。 校长何为?也就是说,作为校长的领导力,该如何找准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儿童个性、彰显课程特色? 我试着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校长的自我领导力
 “一个校长的自我领导力,就是不断地努力让专业锋芒化作自带光芒。” 我想谈的第一个方面是校长的自我领导力。 在我看来,自我的站立、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我带来的影响力构成了一个校长自身内在的领导力。自我领导者具有强烈的内生力,同时又不是盲目自大的自我,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即韧性与洞察力,自信心与反思性,责任感与使命驱动力等。 从中师生到教育学博士,从当一名好教师到特级教师,从吉林市实验小学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我们,自我的领导力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那就是努力缩短嘴和脚的距离。
自我领导力不是向最牛的校长、最有资源的学校去对标,而是立足于优化国家课程,发挥自身专业长处,寻找自身的行走方式,从而形成专业的影响力。 我个人认为,校长也须有课程意识下的课堂领导力和影响力,就不会“瞎子领着瞎子,一同掉进沟里”。不会推动变革的时候冒进跟风,不会因评价或舆论的压力而患得患失,更不会因急于出成果而盲目推进,或因看不见背后的问题而任由学校“盲人瞎马,夜半临深池”。  在语文学科专业发展道路上,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取得一定成绩,我认为,要把经验交给前方,即也要警惕自身专业经验的陷阱——课改不等于真的改进课堂那么简单,当然课堂也不是课程,学科教师不是学校校长。应该思考一棵树怎样转变到一片森林。 所以,校长的自我领导力,不是因为你的专业水准而高高在上,而是应该践行《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中写的“请你不要走在我的前面,我不想跟随你;请你不要走在我的后面,我不想领导你;请你走在我的身边,我想永远跟你在一起”的共同发展观理念。 自我发展的校长懂得自己应该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对于从课堂走出的我来讲,要永远“立足课堂”,不断在专业上发展,打出自身的“品牌标志”。 我个人认为,一个校长的自我领导力,就是不断地努力,让专业锋芒化作自带光芒。

校长的群体领导力
 “群体领导力最关键的就是价值领导力。” 我想谈的第二个方面是校长的群体领导力。 群体就是“我”以及“我”所在的环境。领导力就是将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整合并推动起来,而构成最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群体领导力到底是什么呢? 领导者的天职是带领群体或组织实现其使命。我想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看清组织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以及带领团队从现在这个地方到未来期待的地方去。但是校长不能仅仅指明方向就万事大吉,要学会管理风险,努力修炼超强的决断力和控制力,让群体声誉不再受损,在重大危机关头能够果断决策,努力控制局面,力挽狂澜。 就群体领导力来讲,涉及范围很多,但个人认为,群体领导力最关键的就是价值领导力,因此而“动学校发展的全身”。 价值领导力就是教师价值观的塑造,而校长的职责就是,努力把教师的成长当做最高的荣誉,应该说是从自我的领导力转向群体领导力,是我做校长近十年的一个标志。 当然,我们要让价值观看得见,这样心中才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要想让价值观看得见,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将“立德树人”这句口号转变成教师每天“教书育人”的行走和思维方式,这个非常关键。 围绕教师价值观的塑造,我想朝着成志教育这样的灯塔走去——“让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 如此,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个这样的价值取向:一个因品德、知识和才能而受聘,全身心投入事业,并深受学生爱戴的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人;一个能够完成多项任务、振奋任务的人;一个赋予创新精神的人;一个随时都能在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人;一个从人品和才干都受到尊敬的人。 所以,校长的群体领导力就是努力带领你的教师,进而带领学生,甚至家长,找到前行的航标和远方的灯塔,我想这是我们必须要寻找的。 一句话,校长群体领导力的使命就是,让价值观成为办学目标的先驱,一切办学的目标都成为你为之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