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庆说--张祖庆老师谈教学
(2020-05-13 14:51:34)
标签:
教育365 |
一、借班上课,怎样的课前谈话最有效;
二、学生慢热,怎样让他们尽快进入状态。
先来谈第一点:怎样的课前谈话最有效。
近些年,我经常上“裸课”。我说的裸课,是没有经过试教直接走进公开课课堂的课。这里特别提醒的是,裸课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重要赛课或重大场合,没有足够的信心,不要轻易去挑战。裸课,加上借班上课,学生紧张,是经常会碰到的,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怎么纾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课前谈话就是比较常用的策略。
大庭广众之下上课,老师和学生初次见面,彼此有陌生感,学生难免有紧张的情绪。其实,紧张来自于安全感缺失。课堂是陌生的,观众是陌生的,教师是陌生的,甚至教学内容也是陌生的,于是,孩子们就焦虑不安。这就像有些人晚上只认自家的床一样,一旦换了床,就睡不着了。因此,如何消除紧张,平复心情,让孩子快速建立心里安全感,就是公开课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重要问题。
建立安全感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课前谈话。选择合适的话题,通过五分钟的谈话,让学生快速地放松下来,建立对老师良好的印象,这就是课前谈话的价值。
好的谈话,像润滑剂一样,让师生很快融洽起来;好的谈话,就像一缕春风,吹走学生紧张情绪,师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
当然,如果课前见过面了,这种谈话就没有必要了
首先,好的话题非常重要,需要精心设计。有些老师,课前谈话非常随便,上课之前,压根儿没想到谈什么。上课了,不少老师经常很随意地会问:“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
其实,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特别是女老师,如果只有三十几岁,学生要是猜你四十几岁,你是哭还是笑?或者哭笑不得?
还有一些老师经常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来历,这和本节课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如果你的课,和自我介绍有关的,那么说说名字,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压根儿名字和课无关,让学生说名字的来历,就意义不大了。
我在上《穷人》这节课的时候,从莫言的《红高粱》和张艺谋的《红高粱》之关联开始聊起。因为莫言那一年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孩子们也熟悉张艺谋,由这两个人物入手,孩子们很感兴趣,有话可聊。
上课之后,引入雨果和托尔斯泰的关系——雨果写了小诗《可怜的人》,托尔斯泰把它改成了小说。无论是张艺谋改编莫言的小说,还是托尔斯泰改写雨果的诗,都是一种创造。就这样,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从身边来,从热点事件来,又与课建立适度关联,这就是好的话题。
再如《新体验作文》一课,我编出一个子虚乌有的动物“巨角猬”,让孩子们根据我的介绍,去考试,结果,全班孩子都得了零分。他们觉得很惊讶:“老师,我刚才明明听了你的介绍答题的,你为什么给我零分呢?”实际上呢,这个过程中,我是暗藏玄机的。因为我说过,据说科学家至今没有见过这种动物。”
其实,我在课前谈话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这节课的课前谈话,我给同学们做一个特别的自我介绍,这个自我介绍有些话是真的,有些话是假的,请学生用心听、判断真假。这个设计,跟课堂上让孩子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判断是息息相关的。好话题,总是灰蛇草线,貌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
再如《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我是怎么引入的呢?先出示三幅人物QQ印象,请学生判断一下哪一张是我的。我先出示女的QQ印象。学生说:“老师,这个不是你的,上面写的是女字旁的她。”接下来,我再出示两个男的QQ印象,请学生根据文字和课堂上见到的张老师,辨析推测,这两个人哪一个更像张老师。
这个谈话的目的是什么呢?QQ印象,大家都很熟悉,我想告诉孩子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可以是他的音容笑貌,也可以是他的穿着打扮、胖瘦高矮、性格脾气等等。这样的课前谈话,学生忘记了紧张,全身心放松下来,自然而然进入课堂。好的课前谈话,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不着痕迹地为课堂教学埋下了伏笔。
再如《金钱的魔力》,课前,我让孩子们观察小沈阳、赵本山等明星的肖像漫画,孩子们一下子根据特征说出了是谁;再引入我自己的漫画,让他们猜猜是谁,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大都说了出来;接着出现一幅肖像漫画,让孩子去归纳漫画的特征——夸张。上课了,再出示马克·吐温站在竹筏上的肖像漫画,随机介绍作者名字来历和他曾经的水手生涯。最关键的是,这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朗读,感受马克·吐温漫画式的讽刺写作手法。好的课前谈话,气氛活跃,又能锚定教学重点,一举两得。
第二点,好的谈话,要尽量让学生快速放松下来。课前谈话最好还要让学生笑起来,谈话的内容要有意思,尽量让学生多说、愿意说、敢于说。低年级,还可以适当跟学生一起做做简单而好玩的小游戏。当然,要预防为了笑而笑,切忌恶俗。
第三,时间要适度,好的课前谈话一般不宜超过五分钟。课前谈话,不是正餐,而是餐前开胃小菜,不能喧宾夺主。如果学生进入状态太快了,兴奋得过早,到真正高潮的时候,反而会有情绪的回落。课堂要渐入佳境,谈话时间就不宜太长。如果聊天就聊了十分钟,就有喧宾夺主的嫌疑了,听课的老师也会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