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下《祖父的园子》中这里是什么修辞深圳李俊深圳李俊

(2020-03-07 14:53:39)
标签:

365

教育

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掌握修辞概念,也不需要深究每种修辞的具体特质,只要能体会修辞作用,感受到修辞表达效果就可以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命题时不直接出现修辞术语。例如让学生造句写比喻句时,一般是让学生“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仿照例句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实际上就是学用加点的比喻词仿写比喻句。
不能正常开学上课,我们的教研活动倒是可以照样进行,网络教研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昨天语文组的同事就讨论起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中几句话的修辞问题。因为有习题要求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到底是什么句子呢?原句是这样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学生理解并不相同,有的写出来的是比喻句,有的写出来的是拟人句,有的写出来的是排比句。同时使用多种修辞写法的句式也有,但这里并不是。看下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在我看来,这里貌似复杂的描述可以如此判断。观点如下:
1.不要把它当作比喻句虽然出现了常见的比喻词“像”“似的”,但是并没有把一种事物描述成另一种事物。这里比较迷惑人的是喻体似乎是省略了,都是以“人”为喻体。于是把句子理解为: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的人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的人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的人似的。这种理解比较牵强。能睡醒的不仅是人,跟“花开”情态更贴近的“睡醒”还有很多。小学生可以感受这种意境,但不宜如此深究语法。
2.不要把它当作拟人句
因为在描述“花”“鸟”和“虫子”的时候用上了“逛”“说话”等人所特有的行为,把植物动物赋予了人性化,于是貌似拟人句。但是,拟人句一般不出现比喻词。拟人句就是要把事物直接当作人来写。这里如果写成拟人句就不能出现“物性”词语“开”“飞”“叫”,直接替代为“人性”词语“睡醒”“逛”“说话"。也就是把句子写成这样:
花睡醒了。鸟在天上逛。虫子在说话。既然没有直接把植物动物当作人来写,那就不要理解为拟人句。
3.可以当作排比句
这里把3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显然是排比句式。3句话连在一起,属于复句排比。这种列举具有共性的多种事物写法,可以充分表达那个要集中表达的意思——一切都活了,都自由了。所以,我建议指导学生理解这里仿写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当作排比句。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