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云老和尚:《西游记》这部书是怎么来的?

(2018-10-16 13:25:52)
标签:

虚云老和尚

《大唐西域记》

修行人眼里的《西游记

虚云老和尚:《西游记》这部书是怎么来的?
虚云老和尚:《西游记》这部书是怎么来的?
《西游记》这部书的来由是这样的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非颠倒。真的成假,假的成真。《目莲传》说目莲尊者,又扯到《地藏经》去,把地藏变成目莲等等,都是胡说。
  玄奘法师有《大唐西域记》,内容所说,都是真实话。惟世间流传的小说《西游记》,说的全是鬼话。
  《西游记》这部书的来由是这样的,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讲《道德经》,很多道士听了都做了和尚,长春观的道士就不愿意了。以后打官司,结果长春观改为长春寺,白云寺改为白云观,道士做一部“西游记”小说骂佛教。看“西游记”的人要从这观点出发,就处处都看出他的真相。最厉害的是唐僧取经回到流沙河,全部佛经都没有了,只留得“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把玄奘法师所翻译出来的佛经全部抹煞了。
  世人相信这部假的《西游记》,而真的《西域记》埋没了。针对《西游记》而作的一部封神榜,是和尚骂道士的。从这观点看他,就看出处处都是骂道士的。譬如说道士修仙必有劫数,要挨刀刃。看这两部小说,如果不明白他是佛道相骂的关系,便会认假为真。所以看书要明是非、辨邪正。
  再如,玄奘一行到西天取经,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向玄奘索要钱财,完全是讽刺佛家。佛教载迦叶和阿难两位尊者是佛陀的两位重要弟子,迦叶是头陀第一,阿难是多闻第一。两位都是圣人。迦叶当时已证阿罗汉果位,阿难在佛涅槃前证三果。两位岂能贪财?
  《白蛇传》说水浸金山寺的故事,儒书中有载,佛书中没有,可见不是事实。金山现在还看得到法海洞,小说又把它拉到雷峰塔和飞来峰上去,更是无稽之谈。还有相传说高峰禅师有一个半徒弟,断崖是一个,中峰是半个,这故事典章中没有记载。古人的《释氏稽古略》、《禅林宝训》、《弘明集》、《辅教编》和《楞严经》可以多看,开卷有益。
  法师简介:,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佛,沿途历经九死一生,数次蒙佛菩萨救护。后于扬州高旻寺参禅开悟。1901年至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入定数月。老和尚一生历经四朝五帝,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示现奇迹无数,历坐15个道场,复兴云南鸡足山、重兴广东南华寺、云门山大觉寺、江西云居山等6大祖庭,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为中国佛教培养了大量的弘法高僧和护法居士。1959年10月13日于江西云居山圆寂。世寿120岁,戒腊101岁。
 
修行人眼里的《西游记》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是贪的代表,所以取名悟能,又叫八戒,是能守戒的意思。孙悟空有本事,但好发脾气,是嗔的代表,取名悟空是叫他明白万法皆空,不要执着。沙和尚老实忠厚,但皈依唐僧前不懂得不杀生的道理,饿了就弄翻流沙河里的船吃人肉充饥,如同我们今天被认为是好人的人,却在吃众生肉,是痴的代表,取名悟净,是净心之意。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无明——贪、嗔、痴。而唐僧则是为求佛法,宁往西天一步死,不往东土半步生,看似愚笨实则正知正见正行,是戒定慧具足的领路人,守戒有定力,本身就是智慧。这是说,无论我们贪嗔痴多么严重,只要能跟定勤修戒定慧的明师,就能修成正果。凡夫才需要修行,唐僧和我们一样有缺点和不足,他也是边修自己边度众生。观世音菩萨让他去西天取经,路途遥远,必定会经历种种磨难和考验。在九九八十一难中有妖魔的障碍,如黑熊怪、黄风怪、红孩儿、虎力大仙、白骨精等。有人间荣华富贵的考验,也有佛菩萨派身边修行的畜道弟子以化身来考验(其实畜道也是示现) 。如文殊菩萨坐下的青毛狮子、观音菩萨莲花池中的大金鱼、弥勒佛面前司磬的黄眉小童、太上老君兜率宫里的青牛。还有狮驼洞里的大王青狮是五台山文殊菩萨的坐骑,二大王白象是峨眉山普贤的坐骑,三大王大鹏金翅鸟是佛的亲戚。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原是太上老君身边的童子。那位骗走了皇后使朱紫国王害了三年相思病的赛太岁原来也是观世音菩萨骑的金毛吼等等,他们都在西行路上化成妖魔考验唐僧师徒的,是助他们成就道业的,这和《维摩诘所说经》讲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些都是表法的。
佛菩萨对众生的心悉知悉见,众生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无不知晓。在《西游记》里,佛菩萨们听任自己身边的众生偷着跑出来危害唐僧,这明明就是佛菩萨有意安排的考验。我们每一个修行学佛之人,都应当把身边障碍自己的人当成菩萨。看一切人皆是菩萨,才能成就自己。
婆媳矛盾、夫妻矛盾、邻里矛盾、同事矛盾等种种烦恼,这么一转,就变成了菩提,所谓“烦恼即菩提”,不但不厌恶对方,反而生出感激之心,逆来顺受,别人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现在明理了,就“从他谤,任他非,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销融就是不起一丝嗔恨反生欢喜心。真的这么作了,妙不思议的好事就发生在你身上了。诸佛菩萨、天地鬼神都会帮助真修之人成就道业。佛菩萨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众弟子的成长和进步。真正修行的人起心动念一错立刻就会有报,这恰恰是佛菩萨对弟子的呵护,时刻为弟子导航引路。当你关门时夹了手、吃饭时咬了嘴唇、突然摔了个跟头、不小心崴了脚、打个喷嚏却会扭了腰、走路撞了树或墙等等,此时的你都要想一想自己刚才是否说错了话,办了不如法的事,或是心里起了邪念。这就是:行住坐卧不离修道,修道不离行住坐卧,天下处处是道场。
每一个修行人,都集唐僧师徒四人的优缺点于一身,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只要时刻能秉持正念,以戒为师,以魔障为助缘,肯定会增益自己,早日成就道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