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你只看热闹,它的至高境界,能看懂者寥寥无几

标签:
《西游记》能看懂者寥寥无几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
《西游记》:你只看热闹,它的至高境界,能看懂者寥寥无几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西游记》可以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我们都读过或者看过西游记但是看懂的又有几人?
如果有一天你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也许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你便懂得,悟出人生真谛。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由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也许你说看到这五个人,其实只是一个人。
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他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其实是个心字。斜月是心的一勾,三星心的三点
《楞严经》中说道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人心变化莫测,瞬息七十二变。悟空有何不为人心的代表,他的七十二般变化是人心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心经过磨练煅烧会使其心眼明亮,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煅烧悟空非但没有烧死反而帮助他练就火眼金晶,这个磨难把悟空的眼睛烧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但是终究没有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五行山也象征着人性的“贪、嗔、痴、慢、疑”犹如世间金木水火土五行压着它,即使本领再大,也无法逃脱。
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西游记中唐僧先收下的是悟空是心,其次收的是白龙马,白龙马代表意志的象征,悟空与白马达到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做不到的 事情也没有取不到的经书。
取经途中又收下八戒和沙僧,这个时候“身、心、情、性、意”组成了最完美的团队。心(悟空)引领着人(师徒几个)不断前进,一路上悟空降妖,说的就是心去降心魔。也就是悟空自己在去除心魔的过程。
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不断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战胜心魔。在西天取经的途中每个妖怪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存在意义。
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烧了观音禅院,于是出现了阻碍他成佛的心魔,于是黑熊怪就来了。
孙悟空推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烧丹炉的几块火砖,坠落凡间,形成了火焰山 。火焰山这一难是由孙悟空早年顽空之心所生,
火焰山这一难要除去的便是悟空的顽劣之心。
再看悟空遇到红孩儿这一磨难,红孩儿还象征着“赤子”之心,红孩儿出现象征着仇恨之火,一个人活在仇恨中,到头来只会烧伤自己的心,悟空用三味争火烧伤了悟空的心。在人生中只有保住自己的赤子之心,才不会被三味真火伤到。
再看黄风怪一难户,他会三昧神风,风沙可以让悟空眼睛迷离看不清世间,其实它代表的是社会风气他的出现是为了让悟空在社会中不会迷失自己的心。
真假美猴王一文更加巧妙,因为人有二心所以悟空生出两个截然相反的性格,六耳猕猴也就是悟空的心魔,真假美猴王除去的是悟空自己的心魔。
真假美猴王中因为每个人物都生二心,必须除掉第二颗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孙悟空是“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猪八戒沙僧不肯说情的“嫉妒之心”,师徒师兄弟之间的“猜忌之心”。皆有二心,二心不除,难以修得真经。
最终五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修得真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只要懂得约束自己的内心,终可成功,因此心(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
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经,身体(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情欲(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情欲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终只被封为使者。
本性(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因为本性像金一样珍贵。
意志力(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护法,我们要时刻捍卫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为护法。
你还记得西游记中他们去的经书是无字经书吗?因为无字,所以珍贵。无字真经的取得也告诉我们他们修的只是取经的一个过程结果不重要。无字经的“经“又何尝不是经历的意思?
一个人,若在经历世间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
坚定不移,寓为金刚,既然心已成金刚,那么心头上的金刚箍便不必存在了。
佛之经典,正为《金刚经》。
但是可惜我们世人看得往往是西游的热闹,却没有领悟其中真谛
对唐僧师徒而言,历经磨难,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终于到达灵山了,也就成佛了。
对一个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种种习气,魔障消灭,即见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