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圣真正的师傅不是菩提祖师,佛祖亲自安排他启蒙孙悟空

标签:
孙大圣真正的师傅须菩提祖师第二任师父唐僧 |
孙大圣有几位师父,一般人会说两位,一位是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一位就是将他从五行山解救出来的唐长老。
这两位师父都是孙大圣成长中,非常关键的人物。须菩提祖师教导大圣做人的道理,传授他修炼的基本方法,尤其是一些工作技巧,如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帮他弄懂了如何躲过劫难的基本策略。祖师将一只很单纯的猴子,打造成一只有本事的猴子。但是,老孙还是没有独立的人格。
http://dingyue.nosdn.127.net/7Q22g6629zG46msIATxqcAGOvck4=jyrV=6MqHCynpg9R1501112217150.jpg
别小看第二任师父唐僧的功劳,不管老孙拜了多少个师父,法定的师父只有一位,那就是唐三藏!为什么由老唐一人独享这个荣誉呢?道理很简单,不管修仙还是成佛,首先就要像一个人一样去干活,连一个人都不是,那么成仙成佛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孙猴子也只有唐师父,才能帮助他具备“法定”的人格。
对于佛法来说,这些都不是实相,是外在的表象。孙大圣一生中,自己说只拜过三个人(实际上不止),这三位同志分别是如来尊者、观音菩萨和唐长老。
如果说,唐长老是从“行”的方面,来启发引导孙行者的话,那么,如来、观音更像从“知”方面来指点开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两位也是孙大圣真正的老师。因此有人说,孙大圣是如来的大弟子。但是,如来佛祖总是在幕后指点,是资深博导。观音菩萨才真正担负起“启蒙”的重任。
http://dingyue.nosdn.127.net/u=DqcnfxhICfpJFkE0ewjTLUf4sBiSCmY5EHEIherzb0R1501112217151.jpg
启蒙是什么?按照康德的定义,是“走出由他自己所招致的不成熟状态”。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启蒙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孙大圣从一只石猴出世,到漂洋过海,学成技艺,反过来变得心浮气躁,从而闹地府、闯龙宫,大闹天宫,弄得鸡犬不宁。是不是他的心智反而退步了?其实没有,是在前进道路中出现了反复。最终佛祖出面,给他吃了几颗定心丸,好好在五行山下反省。
此后,佛祖将启蒙的重任交给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接受这个重任后,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点化孙大圣。直到老孙在黑风山遇阻,没办法求请菩萨出面降妖时,菩萨终于找到了帮助行者“启蒙”的机会。当孙大圣打死那只“苍狼”即凌虚仙子时,他自作主张要菩萨变成“苍狼”的样子,“菩萨没法,只得也点点头儿。”这个“没法”,就是说,菩萨除此之外,找不到更好的“启蒙”机会。观音菩萨广大慈悲,心意相随,心念一动,变作了凌虚仙子。大圣看来,高兴地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着说,“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http://dingyue.nosdn.127.net/SHaBbf0RkaHuj5lggJoTQ3HbafyRTHJpthieXWroubmTg1501112217151.jpg
孙大圣此时得到的最大启蒙是什么?就是“心下顿悟”,其转身变成一粒仙丹。仙丹实际上就是大圣,大圣本身就是一粒仙丹。孙大圣在以往的岁月,都是处于一种“童年”的状态,虽然年龄不小,不管活了多少岁,其心智始终处于“童年”即“童蒙”的状态,未能走入真流,依然是一名妖仙。只有观音菩萨帮助他启了蒙,才使他的心智成熟起来,从旁门走入了正道。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就要讲到关于“悟”的问题了。
首先要讲到“开悟”的问题。孙大圣既然皈依我佛,如果没有开悟,那么就没有入门。对于学佛者来说,开悟至关重要,只有在开悟之后的修炼,才是合乎佛法的修炼。如果没有开悟的话,他的修炼就是瞎搞,弄不好还要走火入魔。
那么,开悟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复杂,说来话长。简单打个比方,假如说,佛法是最大的智慧,开悟就是找到接触这个智慧的道路。开悟不是成佛,成佛就是已经拥有这些最大的智慧。
http://dingyue.nosdn.127.net/r0fPvlr5jDhkgowSRxnR4m9NVhMCfAhHP4i4GxFtEzXs=1501112217151.jpg
怎样才能开悟呢?开悟的修炼办法有很多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顿悟法门”,另一个是“渐悟法门”,顿悟可以理解为“一下子全明白了”,渐悟也可以理解为“逐渐明白了”。
可以看出,一来,观音菩萨帮助孙大圣“开悟”,使他以后的修炼步入正轨,不再是“旁门左道”。二来,观音菩萨传授了“顿悟法门”,这是禅宗南派六祖惠能所倡导的,使行者懂得了修炼成佛的技巧和方法,是第一次学艺后真正的升华,武功的境界上了一个新台阶。
由于孙大圣这个“顿悟”,使其在以后的经历中,始终没有偏离佛家的航向,最终胜利到达灵山的彼岸。
有些人会有疑问,“顿悟”这么简单,当时释迦牟尼在一株菩提树下,整整坐了七七四十九天,突然豁然大悟,得到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看来,是不是我们也这样去坐它个几十天,也能“顿悟”成佛呢?
http://dingyue.nosdn.127.net/vb9GHKHDJTvHIrsghMRJaQ71SFdXd=287vFLbw9XmKB081501112217151.jpg
答案是: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把凉席坐穿,依然不会产生“顿悟”的效应。
不管是顿悟法门,还是渐悟法门,都是要有极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掌握正确的修炼方法,矢志坚持,百折不挠,哪怕是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就算是泰山压顶,也是宁不弯腰。
如果孙大圣没有漂洋过海吃尽人间苦头的经历,没有被压在五行山下不堪回首的往事等,就不可能有“顿悟”灵光的一瞬,就不会有生命火花的闪亮,就不会有明净心灵的感应。我们为孙大圣实现“顿悟”而喜悦,为他战胜灾难而欢呼。我们也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生命中“顿悟”的召唤。文/林电锋
http://dingyue.nosdn.127.net/8Dxea21NleNskrXVLw73wk98esT0XbPWyZtfFC2kmNmfj15011122171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