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王被炸,小日本冲进了房门趁机作乱,幸亏有她!

(2018-03-23 18:30:50)
标签:

东北王被炸

第五房太太寿懿

博取了加倍宠信

东北王被炸,小日本冲进了房门趁机作乱,幸亏有她!


张作霖一生娶过六个老婆,每个老婆都有各自的特点,我十分佩服张作霖的第五个太太张寿懿。

1917年,张作霖坐到了奉天督军兼省长的高位,这年夏天,他应邀出席女子学校的毕业典礼,在这个典礼上,一个叫王亚君的女生征服了张作霖。

王亚君当时代表毕业生做了一番讲演,这个讲演讲的非常好。首先王亚君长得也漂亮,再者讲演得很地道,把张作霖好做吹捧。这张作霖看着王亚军就说啊:

”我的家里虽然这么多夫人,也有漂亮的,但真正能拿出手的没有,都是古板人物,还都裹脚,真正像王亚君这样的没有。“

这个叫王亚君的女学生,不仅有一副好口才,她的机智更让人钦佩,就在东北乃至中国命运转折的关头,她成功地导演了一场好戏,从而使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书写下了这个女人的名字。,

----------------------------------------------------------------------------------------------------------------

寿懿,黑龙江人,他自小就聪明伶俐,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她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由于生长在将军家庭,寿氏从小便见多识广,寿氏的母亲王氏是个要强、能干的女人,希望女儿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寿懿在中学一直品学兼优,兼之人又长得漂亮,所以在毕业典礼上,他代表全体毕业生宣读答辞,也就是在这次典礼上,应邀出席活动的张作霖,邂逅了自己的第五房太太寿懿,别名王亚君。

寿氏十分了解男性心理,她知道张作霖希望在交际场所显示自己太太的才华。

一次,张作霖带寿氏去部队观察,官兵列队欢迎,抓住这个机会,寿氏做了简短的即兴演讲,讲完后,又向众官兵发放赏赐,赢得众人交口称赞。张作霖觉得寿氏为自己争得了面子,心里十分乐意,从此对他加倍宠爱。

寿氏的出现,无疑给张作霖的生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旧中国,女人不仅不被准许参与政治,而且往往深居简出,像寿夫人这样的”另类“举动,不仅没有激怒张作霖,反而博取了加倍宠信。

对于皱纹递增的张作霖来说,难得有女人懂自己,这种心理层面的互动,随着年龄、体能的改变,更显得弥足珍贵。

因为思想开明,举止前卫,五太太颇得张作霖宠信,为此,张作霖在大帅府盖了一栋小青楼,这栋砖木结构的建筑,上下两层,雕梁画栋,十分气派。但专宠同样有可能招致其他太太们的猜忌。

其他三位夫人都有女儿,于是寿氏她把她们的女儿都安排在张作霖给她盖的小青楼里,把最好的房间都分给她们,这小青楼瞬间就变成小姐楼了,寿夫人说,我在一楼楼下跟我老头住就行了,让几个姑娘在楼上住,这一下子她就把几个夫人就征服了。

寿氏不仅精于持家,而且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辅佐张作霖提拔贤才。1915年,寿夫人曾去营口高坎视察经营状况,她看到栾贵田理帐精明。会奉后立即向张作霖举荐,张作霖马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刻将栾贵田调到奉天省督军需处,主管出纳事物,后来又提升他为军需处长。

在寿氏的举荐下,许多办事公正的草根阶级逐渐进入到张作霖的视线中,张作霖任人唯贤与寿氏的开明相得益彰,逐渐,寿氏成了张作霖生活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可以说寿氏,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是贤妻还是没能拴住张作霖的心,不久,他又在戏班里看上了鲜妻,很快,唱戏谋生的马氏成为了张作霖的第六位姨太太,由于六太太生的一脸福相,所以张作霖常常西城她是自己的护身符。

(五夫人左和六夫人右合影)

但是,在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这位六太太并未能保佑张作霖,这天,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孔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四个小时后,在回大帅府的路上不治身亡,与他同行的六太太马氏只受了一点轻伤,幸运的躲过了一劫。

当张作霖的尸首刚刚秘密地运回府邸,日本驻沈阳领事林久治郎的夫人便敲开了帅府的大门,这个时候,如果日本人确认张作霖已死,东北局势必将陷入一片混乱,日军极有可能趁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此大帅府幕僚决定秘不发丧,而瞒天过海的使命就落在了五太太寿夫人的肩上。

一个刚刚丧夫的女子忍住悲痛,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走入客厅,她高喊副官开香槟,要与来客举杯共庆大帅洪福齐天,逃过大难,同时,又与日本领事夫人谈笑风生,称大帅由于惊吓,刚刚抽了两口大烟睡下了,就这样,狡猾的日本人没能在大帅府里找到任何有关张作霖生死的线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