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能忍的六个人,无一例外都成功了,难道这就是成功秘诀?

标签:
最能忍的六个人“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功的惟一法门司马懿:最成功的忍者 |
”三国演义"中最能忍的六个人,无一例外都成功了,难道这就是成功秘诀?
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家说,忍耐是远离灾祸的法宝。
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机敏于一身的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门。
笔者却认为忍是一种生存的手段,有时候忍是一种“大谋”,有时候忍是一种“无奈”、有时候忍则是一种“智慧”,无论何种忍能忍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东汉末年的三国:曹魏、蜀汉、孙吴,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叱咤风云,文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等等,武有吕布、关羽、赵云、典韦等。
而这些值得我们称赞的英雄,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多都靠着一个“忍”字求得生存、谋得霸业,现在我们就来扒一扒《三国》中最知名的几大“忍”者。
司马懿:最成功的忍者
在《三国》中司马懿被评为“忍者之王”。司马懿,是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
他“隐忍”五十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在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读遍《三国》,我们折服于司马懿。
他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颜无耻、鲁肃的大智若愚等等于一身,真正的王霸之术集大成者,是《三国》中唯一的一个最成功的人物。
曹操:最霸气的忍者
《三国》中曹操给大多数的形象,都是暴戾、多疑。
本来曹操可以变成三国最大的强者,拥除了他的超强政治才干和军事才干,还由于他具有忍受之心和爱才之心。
《三国演义》中祢衡骂曹操,骂得曹操一佛升天,二佛出生,但曹操冷静地容忍了祢衡的猖狂,把他安全“送”到荆州刘表那里。
袁绍攻击曹操时,陈琳曾帮袁绍写了三篇檄文,骂到曹操祖先三代。
后来,陈琳落到曹操的手里,曹操不光不杀他,还委以重任。
恰是曹操具有大家风范的忍受之心,他的周围才一直围绕着一群高素质的文臣武将,变成三国最大的强者。
孙权:最睿智的忍者
三国志这么评估他:“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他少年宏愿,十五岁临危受命, 安定江东、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以赤壁大战、 三分全国, 又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彝陵之战、力挽狂澜。
一个文弱的少年,凭着一隅江东,能三分全国,靠的即是一个“忍”,赢得赤壁之战后,孙权已赚得钵满盆满,三国形势已见雏形。
但此刻刘备兴起,为了控制刘备,孙权却弯下了腰,屈膝阿谀曹操。
220年,曹操已死,孙权已夺得荆州,曹魏实力现已下降的状况下,孙权仍是为了保全吴地,控制刘备。
在东吴大众都掩面觉得丢人的状况下,孙权仍然拉下老脸,持续向曹丕称臣。
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迁都建业。孙权也变成三国年代在位最久、最长命的帝王,这才是真实笑到最终的睿智忍者。
刘备:最心计的忍者
在三国未定时,最没实力、最没布景的刘备就凭着一顶“汉室宗亲”的破帽子,和关羽、张飞、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全国,不得不让人佩服。
个人认为刘备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他的性情,和他的“心计”。
刘备最大的特色,是隐忍,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心胸汉室,志在全国。
但这一切在没有实力去逐鹿中原的时分,他只能躲藏起来,一副老好人的形象,重人才,重情义,保护属下,深得人心。
刘备投靠过刘焉,卢植,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处处仰人鼻息,委曲求全。
刘备在去江东提亲时,明知是圈套,在处处遭受匿伏的状况,却不动神色,隐忍大度处之,终究还抱得美人归。
汉献帝:最痛苦的忍者
汉献帝是《三国》中最无法、最痛苦的忍者。
他为了保留岌岌可危的汉室,足足忍了三十六年。
忍了何进,忍了董卓,忍了曹操,失了贵妃和丈人,也失了皇后和国舅,最终仍是被曹丕逼死,可以说汉献帝是最痛苦的忍者。
贾诩,曹魏初年闻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
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贾诩计划精细,却在官渡之战前夕,随张绣投靠曹操后,再也不主动出谋划策,不是曹操自个来问他,或许曹操手底下的谋士们都说完之后贾诩是不会多说一句话。
凡事隐忍低调,每日关门自守,不结交别的官员,他后代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其时全国议论谋略之士时都非常推重他,如此人才可以把自个的才智隐忍到如此地步,非贾诩莫能找出第二个。
他辅佐曹操、支撑曹丕、位列三公,77岁高龄寿终,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
多年后,贾诩还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可以说是最得善终的忍者。
易中天评估贾诩说:“贾诩能在浊世中审时度势,自个是活得时刻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实的大才智,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成大事者必有远志,而忍恰是一种大才智,是一种沉着地追求长远目标的体现,善忍者能成大事。
忍者无敌、忍者无疆,正在斗争中的咱们,不妨也学学《三国》的大角色们做个无敌的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