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女娲补的其实不是天,而是屋顶和黄河

标签:
女娲补天是屋顶和黄河神鳌的四足来支撑天“瓦”与“娲”同音 |
女娲补天?女娲补的其实不是天,而是屋顶和黄河
http://image98.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7/1020/75653673_1
女娲是华夏民族的创世女神、中华之母,女娲补天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关于女娲补天,在《淮南子》、《史记》、《山海经》等书中均有记载,其传说的内容大致如下。
相传在远古时代,共工与颛顼争帝位,共工失败后便一头撞向了不周山,导致天柱倒塌、大地崩裂、洪水泛滥。女娲看到自己的子民陷入到了巨大的灾难之中,便决心炼石补天。她周游四海,最后在天台山(位于今天的山东日照)以五色土炼就了36501块五彩神石用来补天,剩下一块遗留在天台山的山顶上,最后用神鳌的四足来支撑天。
http://image98.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7/1020/75653673_2
在远古时代为何会诞生女娲补天的传说,应该与女娲发明瓦以盖房防漏的事迹有关。女娲氏时代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也是陶器发明并被广泛使用的时代。陶器的发明源于房屋建造中的涂泥技术,原先用来防风,后来发现经过烤制后坚硬如石,还具有防火防水的功能。房屋在漏水时,聪明的女娲想到用破碎的陶片遮盖屋顶,并由此受到启发,专门烧制陶片用来覆盖屋顶以彻底解决漏水问题,从而发明了瓦。
“瓦”与“娲”同音,陶器在大部分地区也称为“瓦罐”,用不同的土质烧制而成的瓦片颜色也不相同,与女娲补天的五彩神石颇有相像。
另一方面,从女娲补天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女娲可能还会疏浚河道、治理水患。比如补天所用的五彩石料和芦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中华文明主要诞生在两河流域,而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却喜怒无常,经常三五年一小灾,每二百年左右黄河就会有一次大改道,历来都是水患无穷。
从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应该可以折射出,当时的母系氏族社会对黄河水患的恐惧以及对治理水患的美好愿望。人们对于解决水患和房屋漏雨的事迹,认为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只有神才能做到,就这样当时的氏族首领女娲便被逐渐的神化,从而诞生了女娲补天的传说。现今在山东日照,山西吉县、晋城、洪洞县以及河南等各地均有女娲补天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