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总是自称“你外公”而不是“你爷爷”?

标签:
孙悟空总是自称“你外公”而非代表父权的“爷爷“舅权”的产生。 |
孙悟空为什么总是自称“你外公”而不是“你爷爷”?
《西游记》艺术地再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现实,父系家长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必然会投影到小说中。孙悟空偏爱以具有母权遗留的“外公”而非代表父权的“爷爷”作为自称。孙悟空的艺术形象秉承“知母不知父”神话。母系、父系两种社会家族家长制的影响,“舅权”产生、发展特点以及吴承恩特殊的生活经历,可以阐释"孙外公"的存在原因。 http://image101.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1/2321/85243584_1 首先,笔者认为吴承恩所处当时当地,以说“我是你外公”为争辩词语。 吴承恩所处明代正嘉隆万时江苏淮安地区,人们习惯称外祖父为“外公”、‘·老爷”。而且一般市民、农民和人争口时要称“我是你外公(老爷)”,以占上峰(风),等等。这一点,找文献资料以证成是或否,不大可能。不知阮葵生说的《西游记》中的“方言理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茶余客话》卷二十一)‘,其淮上的街谈,包不包括两争斗如何阿Q与王胡打架时,喊:“我是你外公(老爷)’’之类? 其次,跟吴承恩自己的生活有关。 http://image101.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1/2321/85243584_2 吴承恩祖父在其出生之前就去世了,吴承恩儿子也没生孙子,也就是对他来说从来没有过“爷爷”这个称呼。而吴承恩有外公,有一个外孙女和外孙。 另外,“舅权”的产生。 “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的舅权思维,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 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设定都有“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特征,从石头里迸出来、投在母猪胎里。 而《西游记》的故事在父系社会中形成、流传,就融合出了“外公”这个两者兼具的独特权利象征。 猪八戒偶尔也会说自己是妖精的外公,不过说“猪祖宗”更多。 http://image101.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1/2321/85243584_3 明清小说作为当时文化的展品,为我们开辟了一个窥探当时人文风俗的窗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小说的研究价值不低于它的阅读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