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神话里“化胡成佛”真相究竟是啥?燃灯古佛和老君谁法力强?

标签:
西游神话里“化胡成佛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
西游神话里“化胡成佛”真相究竟是啥?燃灯古佛和老君谁法力强?
《西游记》原著第六回有个桥段很有意思。
当时孙悟空反下天宫,诸神缉拿。老君踩着祥云,同观音姐姐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老君这话里,信息量很大。至少,有两个典故资料。
第一个典故,即“化胡为佛”。关于文献出处,大抵来自西晋道士王浮编撰的《老子化胡经》,譬如有这样一段“老子说: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国,入乎白净夫人口生,托阴而生,号为悉达,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无上道,号为佛陀。如此说来,释迦牟尼就是尹喜后身,又是老子(老君)的徒弟”。很明显,经卷的中心思想,是借抬高道教贬低佛教的。这其实有点意淫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化胡为佛”的说辞,倒不是王浮独家的版权。在此之前,譬如《后汉书》也有载:“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当然,之于王浮等众的意淫,中土佛派的传人是很有意见的。譬如东晋和尚支遁,在《释迦文佛像赞序》中就曾说:“昔周姬之末,有大圣号佛;络聘周以曾玄。”其大意很不客气,直言不讳佛的辈分堪称老子他大爷,老子是佛的“曾孙”,连做弟子给提鞋的资格都不够。当然,这也是偏激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子“化胡为佛”典故,让佛、道相争逾千年,譬如元朝时期,官方或非官方还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论战。
那么,原著作者为何要在《西游记》里加入这样一个颇有争议的典故呢?或有其深意!我们暂且先放一放。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典故。即“西出函关”。
典故大概说的是,老子(老君)骑着大青牛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即《化胡经》里那哥们),很敬佩老子,于是拉着老爷子手,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这话听得是不是挺怪?有点要从此地过,留下买路钱的味道。老子呢,老洒脱的一个老爷们,就说,那行吧,在函谷关也住了几天。于是,就有了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啥?道家的圭臬嘛。
再看“西出函关”的时间节点,《史记》里有个描述,孔子曾偶遇云游的老子,喝了几杯,并在“微博”里留下一通感叹,“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孔子为东周春秋人士,主要活动时期大概在公元前五百年,据西天取经大约一千一百年。
也就是说,老子“西出函关”,或“化胡为佛”,应该是取经节点前一千年的事!
当然,前面我们提到的,只是参考典籍做出的旁证。接下来,就是正论了。参照先前原著资料,还原一下老君和观音姐姐的对话。撷取几小句。
第一,“当年过函关”。这个当年,其实就是约一千年前(以取经作为时间原点)。在西游神话体系下,这个时长其实并不长,而且,佛派在此前一定是早已创立。
第二,“化胡为佛”。这个胡指的是谁?不用说,佛派的创始人,即“过去佛”燃灯古佛(三佛一体,或也可指代释迦摩尼佛)。当然,这是《化胡经》的诡论。
但在西游原著里,肯定不能这样理解。这在原著第五回,就有一段描述,当时孙悟空偷食了蟠桃宴,有点醉酒,迷迷糊糊到了兜率宫。奇怪啦,一个人影也没有。“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
这个同台讲座,其实就很好地说明了老君和古佛的辈分关系。二者同辈嘛!学术交流!
第三,这就是重点了。
“甚是亏他(金刚圈),早晚最可防身”。
防身?防什么身?以老君这样高阶的段位,他要防谁?太奇怪了!
很明显,老君当年过函关时,遇到强大阻力了!老君乃开天辟地时期的神仙班成员,同时亦为道派领军人物。狙击他、敢且有能力狙击他的,一定是道派最大的反对派。不用说,即佛派!因此,我们可以做个大胆的推论,当年老君下界传道,意图扩大道派影响,触手伸向了佛派的主要根据地西牛贺洲。其实这在原著就有体现,譬如西方车迟国等,也都有比较明显道派影子。
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论。
大唐贞观年间,如来布局并开展取经项目,或非一个主动行为,相反,是被动的。在此之前,即一千年前,老君曾亲自带队,意图将道派思想插入佛派势力范围。也受到了半明半暗的狙击。因此,金刚琢才早晚不离身。当然,传道工作也推进不下去了,于是就散播了一个“化胡为佛”说辞。
什么意思?就是在个人主页里写啦,这西方的胡人太蠢啦,修不了道,我看嘛,也只能学学佛!
这有点自我解嘲的意思。后来也传播开了,在群众里也有了舆论基础。譬如原著就有“道化贤良释化愚”说法。
当然,前车在先,如来后来高调地发起传取经运动,以彼之道还治彼身,道派在明面上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了。这叫什么?“礼尚往来”嘛,暗黑版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琢磨原著第六回的对话,就很有意思了。“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老君这话说给谁听?观音姐姐嘛!潜台词很明显,你们当年佛派干得好事,还记得吗,害得老子金刚琢早晚不离身。老君这一呛,姐姐当然不好意思了,把头低到了一边。
文:白马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