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祖惩治乌鸡国国王是报私仇?不是,那是为何?

(2017-08-16 08:35:50)
标签:

惩治乌鸡国国王

文殊菩萨

不要太多阴谋论

佛祖惩治乌鸡国国王是报私仇?不是,那是为何?

佛祖惩治乌鸡国国王是报私仇?不是,那是为何?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讲的是乌鸡国真国王不敬佛,导致出现假乌鸡国国王一事。

很多朋友认为,此事如来佛祖有私心,要为文殊菩萨报仇,乌鸡国国王是冤枉的。真是这样吗?不是。此事的主要责任在乌鸡国国王。为何这样讲?因为他的虚伪。

从古至今,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我们信儒家思想,我们崇拜忠、孝、仁、义、礼、智等。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用儒家思想禁锢百姓,达到统治的目的;而在其他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他们的帝王用宗教来禁锢百姓,达到统治的目的。两者之间,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西游记》里的乌鸡国便是后者,乌鸡国国王用宗教信仰来禁锢乌鸡国百姓的思想,达到统治的目的。

乌鸡国国王本来好善斋僧,佛差文殊菩萨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不可原身相见,于是,文殊菩萨变做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文殊菩萨几句言语相难,国王不识菩萨是个好人,把菩萨用一条绳捆了,送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菩萨归西,奏与如来,如来令青毛狮子到乌鸡国推国王下井,浸他三年,以报菩萨三日水灾之恨。

此事与当初观音菩萨去找李世民有些相似,观音菩萨觐见李世民不跪,众臣也有些微词。但李世民一心向佛,不仅敬他见不到的佛,也敬凡间的佛家弟子。假如当初李世民不敬观音菩萨变幻成的老僧,那他也难以摆脱恶障。

在“好善斋僧敬佛祖”这方面,西天取经路上的很多国王都不如乌鸡国国王,他的虔诚打动了佛祖的心。可乌鸡国国王却是虚伪的,他只是出于对百姓的统治才去敬佛,是表面的,目的不纯。当他面对僧人的言语相难时,露出了本来面目。如来佛祖之所以要惩罚乌鸡国国王,不是为文殊菩萨报仇,而是要惩罚表里不一的乌鸡国国王,让他为自己的欺诈行为付出代价。从而使他成为真正信佛的国王,使乌鸡国变成名副其实的“佛国”。

佛祖惩治乌鸡国国王是报私仇?不是,那是为何?

乌鸡国国王口中的那句“阿弥陀佛”以及他所有敬佛的行为不是信仰,只是他一句口头禅罢了。其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宗教信仰禁锢百姓,达到统治的目的。作者讲了这么多,不单单是谴责不敬佛的乌鸡国国王,还要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看法。

一:奸臣蒙蔽皇帝。

吴承恩生活的明朝,官场黑暗,皇权旁落。奸佞之臣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明着一套,暗里一套。嘴上喊着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心里却巴不得皇帝早点死,换个小皇帝,更好控制。嘴上喊着为民为国,私底下误国误民。奸佞之臣巧舌如簧,欺骗皇帝,皇帝却蒙在鼓里。奸佞之臣的虚情假意犹如乌鸡国国王的假“好善斋僧敬佛祖”,他们欺骗了皇帝,皇帝还说他们好。奸臣可恶,皇帝昏庸,官场黑暗,世道不公。

二:为上不尊,为下不敬。

佛祖让文殊菩萨度乌鸡国国王归西,早证金身罗汉。乌鸡国国王因文殊菩萨化作的凡僧言语相难而将文殊菩萨送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这就好似皇帝派出到地方视察的官员。有些官员到地方,对地方官礼让有加,且一心一意的在基层查访民情;有些官员到了地方,不务正业,作威作福,欺官压民,鱼肉百姓,更像“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去游玩。

有了为上不尊,自然有为下不敬。有些地方官,因上差的不尊,他们也就不敬,搞得势如水火。当然,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他们仗着自己在朝中有人,在地方作威作福,谁都不怕。面对前来视察的官员,他们依然是爱搭不理,也不配合。这样的官员还能称得上是父母官?称不上。

文殊菩萨是为了更好的考验乌鸡国国王才化作凡僧言语相难,这是考验的目的。古代的某些钦差和某些地方官呢?他们“为上不尊,为下不敬”是为何?恐怕只是打自己心中的那点小算盘吧!

三:真心与假意。

人们习惯性的念叨一句“阿弥陀佛”,还喜欢去寺院敬香等等。大多数人是去敬佛的吗?不是,大多数人的目的是想让面前的那座泥胎保佑自己平安顺利发大财等。这不是敬,这是交易,这是假意。什么是真心敬佛,真心敬佛,是信仰,是纯粹的信仰,是不求回报的。

佛祖惩治乌鸡国国王是报私仇?不是,那是为何?

记得有一部分朋友说《西游记》里的仙、佛与现实的不一样,他们只是小说作者加工之后的仙、佛。因此,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说《西游记》里的仙神、佛多么多么的不堪,多么多么的不好。在此,我想说,做人、做事还是不要太多阴谋论,不要为自己的秽语找理由。假如《西游记》是一部动不动就毁佛、毁道的著作,它还能得到人们的肯定吗?恐怕不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