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远”没有怒撞击“吉野”,它是如何被世人误读的?

(2017-05-29 08:33:06)
标签:

“致远”

没有怒撞击“吉野”

蛮勇无谋的行为。

“致远”没有怒撞击“吉野”,它是如何被世人误读的?

“致远”没有怒撞击“吉野”,它是如何被世人误读的?

甲午海战

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面相遇,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大东沟海战。

“致远”有没有冲向“吉野”?

在甲午大东沟海战中,最为国人传颂和称道的无疑是致远舰怒撞日舰“吉野”的故事。但进入新世纪后,围绕这一史事也出现了许多争议,一些海军史学家认为,“吉野”的航速达23节,而“致远”就算刚刚建成时也只有18节而已,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吉野”,所谓向“吉野”冲锋实为蛮勇无谋的行为。

另外,凡是日方参战人员的一手资料对“致远”沉没一事的描写都非常简单,如“某时某刻,敌舰‘致远’沉没”一类,而均未提及“致远”撞击吉野一事;当时的中方史料,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海战后向北洋大臣李鸿章发出的第一封较为详细的战况报告(9月22日发)中,只提到“致远”是“冲锋击沉”,至于向谁冲锋,被谁击沉均未明言;李鸿章向清廷汇报的《大东沟战况析》也并未言明“致远”撞击者是否为“吉野”。

“致远”没有怒撞击“吉野”,它是如何被世人误读的?

致远号

然而仅仅一周之后,各种报刊上的消息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9月29日上海的《申报》登载了一篇《烟台访事人述鸭绿江战事》,将“致远”冲锋一事演绎为她在伤重情况下向日军的“旗舰”撞去,在将之撞沉后被围攻而沉。之后许多报纸也开始将“致远”所撞者记载为日军之“旗舰”或“最大舰”,尽管如此,这些报纸都还没有明确指出此舰就是“吉野”。

那么,世所熟知的“致远”向“吉野”冲锋一说,最早的出处究竟是哪里呢?

通过翻检比对各种史料,第一份明确地描述“致远”冲击的目标为“吉野”的史料是1895年英国伦敦出版的《布拉塞海军年鉴》,年鉴中刊载有一篇海军史学者库劳斯撰写的关于甲午海战的分析长文,文称:“‘致远’当时把舰首转向‘吉野’,试图冲撞,但被数发榴弹命中水线,终于右舷倾斜而沉没。据说当时有数枚榴弹同时命中,其状好似鱼雷爆炸。”该文据称也参考了亲历海战的欧洲军官的说法。但纵观1894年的所有海战报告和报章中的记载,均没有提到“吉野”,而时隔几个月之后“吉野”突然成了这一事件的主角,此说法的可信与否令人生疑。

“致远”没有怒撞击“吉野”,它是如何被世人误读的?

由于《布拉塞海军年鉴》在当时海军界的巨大影响力,“致远”撞击“吉野”的说法逐渐为各方面所接受。后来的许多重要文献,均说“致远”向“吉野”冲锋,且越传越奇,细节越来越丰富,这不过是著书者的进一步演义罢了。正是由于《东方兵事纪略》等著述的广泛传播,“致远”撞击“吉野”一事逐渐为公众所接受。

“致远”撞击“吉野”其实是一件根本没有可靠史料佐证,甚至在海战战场上也没有可能出现的事件。

然而有一些事确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黄海海战开战后表现奋勇,曾参加了对日本军舰“赤城”的追击、冲锋。又在下午3时旗舰“定远”中弹起火后,毅然冲出队列掩护旗舰,最终在舰体重创的情况下冲向了日本军舰,不幸中途陨落在黄海波涛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